贵州大山里建公路工程,筑梦脱贫致富路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以其壮丽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闻名。然而,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制约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大山深处建公路”工程,为贵州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劲动力。
工程概况
“大山深处建公路”工程自2015年启动,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万亿元人民币,建成10万公里农村公路,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工程主要分为三类:
县乡村公路建设:连接县城和乡镇、村庄,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对现有农村公路进行改造升级,提升通行能力。
农村公路桥梁建设:解决偏远山区跨越河流、沟壑的交通问题。
工程进展
截至2022年底,“大山深处建公路”工程已累计建成农村公路8.5万公里,其中县乡村公路5.2万公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2.8万公里,农村公路桥梁5000余座。工程进度已完成85%,预计将于2023年全面完成。
工程效益
“大山深处建公路”工程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促进脱贫致富:公路的畅通,打破了交通瓶颈,方便了农产品运输和旅游业发展,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机遇。
改善民生福祉:公路的建设,缩短了山区群众出行时间,方便了就医、就学、购物等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拉动经济增长:公路的建设,带动了建筑、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完善交通网络:公路的建成,完善了贵州交通网络,畅通了与周边省份的联系,提升了贵州的区位优势。
工程亮点
“大山深处建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亮点:
因地制宜,科技赋能:根据不同地形地貌,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并运用无人机、北斗导航等科技手段,提升施工效率。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采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确保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精准扶贫,惠及民生:将公路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优先建设贫困地区公路,为贫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
案例分享
毕节市黔西县:
黔西县地处乌蒙山区腹地,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自“大山深处建公路”工程实施以来,黔西县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公路通车率达到99.8%。公路的畅通,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黎平县是贵州省最贫困的县之一,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黎平县大力推进“大山深处建公路”工程,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500余公里,公路通车率达到95%。公路的建成,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带动了茶叶、苗绣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黎平县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山深处建公路”工程,是贵州省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贵州农村交通条件,更重要的是为贵州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劲动力。未来,贵州省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交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