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居间合同注意,风险防范与合法权益保障
1. 什么是融资居间合同?
融资居间合同是指居间方为促成委托方(资金需求方)与第三方(资金提供方)达成融资协议而签订的服务协议。居间方在其中扮演“牵线搭桥”的角色,撮合双方交易,但不直接参与融资活动。
2. 签订融资居间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签订融资居间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主体资格
审查居间方资质: 委托方应仔细审查居间方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资质证明,确认其是否具备从事融资居间业务的资格。
明确资金来源: 委托方应要求居间方明确资金提供方的身份、资金来源等信息,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
核实对方身份: 双方应核实对方主体资格,特别是委托方是自然人的情况下,要确认其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居间标的
明确融资需求: 委托方应在合同中明确自身的融资需求,包括融资金额、期限、利率、用途等,避免产生歧义。
明确资金用途: 委托方应在合同中明确融资用途,并承诺专款专用,避免因资金用途不符导致合同纠纷。
约定信息披露: 双方应约定信息披露的义务,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损失。
(3) 居间费用
约定费用标准: 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居间费用标准,包括收费方式、收费金额、支付时间等,避免产生纠纷。
明确收费条件: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居间费用的支付条件,例如融资协议成功签订、实际放款等,避免居间方未促成交易却收取费用。
保留付款凭证: 委托方支付居间费用时,应要求居间方出具正规发票等付款凭证,并妥善保管,以便日后维权。
(4) 违约责任
明确违约情形: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各种违约情形,例如未按约定促成交易、泄露商业秘密、提供虚假信息等,并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
约定违约金: 为避免违约方推卸责任,建议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并设置合理的违约金比例。
约定争议解决方式: 为避免诉讼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建议约定仲裁或诉讼等争议解决方式,并明确管辖法院。
(5) 其他注意事项
签订书面合同: 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建议签订书面合同,并妥善保管合同文本。
注意合同条款: 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争议解决条款等,避免自身权益受损。
询问专业人士: 如果对合同条款存在疑问,建议询问律师等专业人士,避免因理解偏差造成损失。
3. 发生纠纷如何维权?
如果发生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协商解决: 首先尝试与对方协商解决,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解决: 可以请求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进行调解。
仲裁解决: 根据合同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诉讼解决: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A公司需要融资,与B居间公司签订了融资居间合同。合同约定B公司促成A公司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并收取贷款金额的2%作为居间费用。B公司找到C银行,C银行表示愿意提供贷款,但需要A公司提供担保。A公司无法提供担保,最终贷款未成功。B公司要求A公司支付居间费用,A公司拒绝支付。
案例分析: 本案中,B公司虽然找到了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但最终贷款未成功,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支付条件,因此A公司可以拒绝支付居间费用。
案例二: D公司需要融资,与E居间公司签订了融资居间合同。合同约定E公司促成D公司与投资机构签订投资协议,并收取投资金额的5%作为居间费用。E公司找到了F投资机构,F投资机构表示愿意投资,但需要D公司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D公司为了获得投资,提供了虚假财务报表,最终获得了投资,E公司要求D公司支付居间费用,D公司以E公司教唆其提供虚假材料为由拒绝支付。
案例分析: 本案中,E公司教唆D公司提供虚假材料,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其行为已构成违约,因此D公司可以拒绝支付居间费用。
签订融资居间合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建议委托方选取正规的居间机构,仔细审查合同条款,避免自身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