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水利局工程,守护瓷都水韵,谱写发展新篇章
景德镇,这座以瓷器闻名于世的千年古城,其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离不开水的滋养。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水利工程在景德镇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景德镇水利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积极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为景德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一、夯实基础,织密水安全保障网
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景德镇水利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为瓷都水安全保驾护航。
1. 防洪工程固若金汤: 景德镇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河网密布,汛期易发洪涝灾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景德镇水利局持续推进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了昌江、乐安河等主要河流堤防建设,实施了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有效提升了全市防洪排涝能力。近年来,景德镇市成功抵御了多次强降雨和洪水侵袭,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供水工程保障民生: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为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景德镇水利局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了一批规模化水源地建设、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了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3. 水资源管理精细化: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景德镇水利局积极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二、生态优先,绘就水生态治理新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景德镇水利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努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水生态环境。
1. 水生态修复持续推进: 为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景德镇水利局积极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实施了河道清淤疏浚、水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环境承载力。例如,南河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建设生态护坡、恢复水生植物群落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提升了河道生态景观。
2. 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景德镇水利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3. 水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景德镇水利局注重挖掘和传承水文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倡导节水护水理念。
三、创新驱动,打造智慧水利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景德镇水利局积极推进“互联网+水利”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1. 智慧水利平台建设: 景德镇水利局建设了集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环境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水利平台,实现了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
2.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 推进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3. 水利信息服务便捷化: 景德镇水利局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公开,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水雨情信息、水资源信息等,方便公众了解水利信息,提高了水利服务水平。
四、展望未来,谱写水利发展新篇章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是城市的血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景德镇水利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新景德镇提供更加坚强的水利支撑。
1. 坚持规划带领,科学谋划水利发展蓝图。 认真编制实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科学谋划水利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明确水利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景德镇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2.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水利发展短板。 聚焦水安全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
3.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水利发展活力。 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4. 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景德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