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本一建,全面解析与精细化管理
合同成本管理是建造师考试一级建造师(简称“一建”)经济科目中的重要考点,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围绕“合同成本一建”这一关键词,从合同成本的概念、构成、管理原则、控制方法、风险管理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帮助考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一、 合同成本概述
1.1 合同成本的定义
合同成本是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与合同相关的全部支出,是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17-0201)》的定义,合同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
1.2 合同成本的构成
直接成本: 直接用于工程建设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项目费等。
间接成本: 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财务费用等。
利润: 施工企业完成合同应获得的合理报酬。
税金: 施工企业依法缴纳的税费,如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1.3 合同成本管理的意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
增强市场竞争力: 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价格优势。
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保障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资金链断裂,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二、 合同成本管理原则
全面性原则: 合同成本管理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项目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都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
动态性原则: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成本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预防为主原则: 在项目实施前,要做好风险预测和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成本超支的可能性。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成本责任,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将成本控制目标落实到个人。
三、 合同成本控制方法
3.1 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优化施工方案: 选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源利用率。
合理安排工期: 合理的工期安排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赶工费用,降低人工成本。
科学选取施工机械: 根据工程特点选取合适的施工机械,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3.2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控制: 加强材料采购管理,选取质优价廉的材料,降低材料损耗率。
人工成本控制: 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工成本。
机械使用成本控制: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机械利用率,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措施项目费控制: 合理确定措施项目,加强措施费用的使用管理,避免浪费。
3.3 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及时办理工程索赔: 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设计修改等情况,要及时办理索赔手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认真核对工程量: 对竣工结算资料进行认真核对,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避免结算失误。
四、 合同成本风险管理
4.1 合同成本风险识别
政策法规风险: 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可能导致工程造价调整,影响项目成本。
市场价格风险: 建筑材料、人工、机械等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工程成本。
工程变更风险: 设计变更、现场条件变化等因素会导致工程量增加,增加项目成本。
4.2 合同成本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规避: 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尽量避免参与,例如选取风险较低的项目。
风险转移: 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承担,例如购买工程保险。
风险控制: 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损失程度,例如加强合同管理,完善索赔程序。
风险自留: 对一些影响较小的风险,企业可以自行承担风险。
五、 合同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某建筑公司承建一项住宅楼工程,合同工期为12个月,合同造价为1亿元。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和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工程成本增加,最终结算价为1.1亿元。
分析: 该案例中,建筑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风险意识不足: 未能充分预估设计变更和材料价格上涨等风险。
合同管理不善: 未能及时办理工程变更索赔手续。
成本控制不力: 材料采购和使用环节存在浪费现象。
建议:
加强风险意识: 在项目投标阶段,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做好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完善合同管理: 与业主签订详细的合同条款,明确工程变更和索赔程序,并严格执行合同。
强化成本控制: 加强材料采购管理,选取质优价廉的材料,并制定严格的材料使用制度,减少浪费。
合同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级建造师考试对合同成本管理的知识点考察较为全面,考生需要系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