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水利工程问题的核心是,人水和谐

水利工程问题的核心是人水和谐。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在防洪抗旱、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与水关系的失衡,即人水关系不和谐。

一、人水关系不和谐的具体表现

人水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人类对水资源的索取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水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水体污染,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水环境容量不断降低。

水旱灾害频发: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工程供需矛盾: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而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出现工程性缺水问题。

二、实现人水和谐的路径

实现人水和谐,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采取综合措施,推动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

1. 坚持节水优先,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将水资源作为较大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强度,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强工业、农业、城镇等各领域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发展节水产业,推广节水技术。

加强水资源配置与调度: 科学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优化水资源调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2. 统筹治污与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水污染防治: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进水生态修复: 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强化水环境监管: 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水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水环境违法行为。

3. 强化风险防控,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加强水旱灾害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报精度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完善水库、堤防、河道等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提高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水旱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推进科技创新,支撑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

加强水利科技研发: 加大对水利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培养水利人才队伍: 加强水利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水利工程问题的核心是人水和谐。实现人水和谐,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采取综合措施,推动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保障国家水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常用建筑工程数据(建筑工程给排水常用数据)
下一篇:加工承揽,合作共赢,详解加工居间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