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犁川水利工程
晋城犁川水利工程,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泽州县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城市供水、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大(1)型水利工程。该工程是山西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晋城市历史上投资规模较大、受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水利工程。
一、工程概况
犁川水利工程主要由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灌区工程三部分组成:
水源工程:包括犁川拦河坝、引水隧洞、调蓄水库。其中,犁川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72米,坝顶长248米;引水隧洞全长12.4公里,设计引水流量1.2亿立方米;调蓄水库总库容1.1亿立方米。
输水工程:包括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等,总长260公里,形成覆盖城区、泽州县的灌溉网络。
灌区工程:包括渠系建筑物、田间工程等,可有效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
二、工程建设
前期工作:2005年,犁川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山西省发改委批复。随后,开展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工作。
主体工程建设:2008年12月,犁川水利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战,2014年5月,工程主体完工。
配套工程建设:2014年至今,工程陆续开展了灌区配套改造、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工程效益。
三、工程意义
1. 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缺水问题。犁川水利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新增供水量1.2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晋城市城乡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犁川水利工程灌区覆盖了晋城市城区、泽州县的20多个乡镇,受益耕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工程的建成,使灌区农业由传统的“望天田”转变为“高产稳产田”,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3.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犁川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工程建成后,有效增加了区域内水体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当地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4. 推动水利科技进步,积累宝贵经验
犁川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例如大型水工隧洞TBM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等,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工程影响
犁川水利工程的建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工程每年可为当地提供20多亿元的农业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社会效益:工程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生态效益:工程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工程展望
未来,晋城将继续加强犁川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不断提升工程效益,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将以犁川水利工程为依托,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的新局面。
山西省水利厅
晋城市人民政府
注释:
(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180—2015),大型水利工程是指工程规模、效益、对环境的影响和技术复杂程度等方面已达到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