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三五规划水利项目
河南省十三五规划水利项目是指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改革发展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河南省水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规划背景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经济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同时,河南也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将水利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发展规划。其中,《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为河南省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规划目标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水利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全面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基本建成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的水利支撑保障体系。
着力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
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激发水利发展活力。
三、主要建设内容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规划实施了一大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防洪减灾工程
加强重点河流防洪工程建设。实施淮河、黄河、海河、长江“四河”防洪治理工程,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标准。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防洪保安能力。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
(二)水资源配置工程
加快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工程体系,提高受水区供水保障能力。
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实现长江、淮河水系连通,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实施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大型水库和引调水工程,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
(三)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强水生态修复。实施河湖水系连通、生态补水等措施,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
(四)水利改革发展
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建设水利信息化平台,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四、重大项目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规划实施的重大水利项目包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续配套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淮河干流防洪工程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
卫河共渠治理工程
白龟山水库工程
前坪水库工程
出山店水库加高工程
河南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河南省智慧水利建设工程
五、社会效益和影响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基本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六、未来展望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水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强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