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爆设计规范规范号(从建筑防爆设计规范看建筑安全性)
建筑防爆设计规范(gb 50346-2011)是我国针对建筑防爆设计制订的规范性文献,是保障建筑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本文将从建筑防爆设计规范的要求入手,探讨建筑的安全性,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安全知识。
建筑防爆设计的分类及注意事项
建筑防爆设计规范将建筑分为ⅰ,ⅱ,ⅲ类,分类标准如下:
- ⅰ类建筑:指国家机关、劳动群众集会、科研院所、文化教育、卫生疗养、保安要塞等公众聚集场所。
- ⅱ类建筑:指城市居住、商业服务,旅游休闲,交通运输,特种行业等公众集中活动场所,以及工业生产、民用机场等工程建筑。
- ⅲ类建筑: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野外探险等的建筑。
在建筑防爆设计中,需要考虑爆炸产生的威胁所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比如建筑的承受力,隔离度,掩护性等。此外,还需要考虑危险区域的分界线和避难通道等安全设施,以及建筑内的通行系统和疏散系统等的设计,确保建筑及其内部人员的安全。
建筑防爆设计的要求及措施
从建筑防爆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建筑的安全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爆炸威胁评估
- 建筑防护
- 隔热、隔音设计
- 电气设计
- 通风、空调、照明等设计
爆炸威胁评估是确定危险区域、设定区域级别、分类及规模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设计防爆建筑及其内部设施之前,应当对周边环境中威胁爆炸的源头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各区域级别及安全措施等。
建筑防护是针对爆炸产生的压力波造成的建筑物的破坏。设计者应考虑采用爆炸感应器、阻抗补偿及减震等措施,来降低冲击峰值,使建筑在爆炸发生时保持基本完整。
隔热、隔音性能是建筑物的基本功能之一。在防爆设计中,应采取隔热、隔音措施,以便减小在建筑物内爆炸时体积效应的影响,同时保障建筑物内部人员的安全。
在防爆设计中,为了提高电气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电气元器件进行防爆设计和认证,减少与外部环境的电气连接,采用防静电措施等。
在防爆建筑物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通风、空调、照明等系统的选取和设计。在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应特别注意于气密性和过滤器的清洁、更换。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应控制灯光强度、良好的防爆灯具和防火材料等。
建筑防爆装置的借鉴费用
建筑防爆装置的借鉴费用根据各种不同的设备选取决定,常见的防爆装置有:
名称 | 型号 | 借鉴费用(元) |
---|---|---|
防爆感应器 | lx-80 | 600 |
抗震和减震系统 | ly-t20 | 2000 |
防爆阻抗调节器 | lh-02 | 800 |
防爆电缆 | dx-03 | 1000 |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费用仅供借鉴,实际费用还需根据选型、规格、使用环境等各种因素而定。
建筑是人类居住、劳动和生产的空间,其安全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保障作用。建筑防爆设计是保证建筑安全性的根本措施,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和措施,力求较优方案以保障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