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形式分类及其功能价值(高校建筑形式分类标准规范:以功能为主)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建设现代化高等教育设施已成为如今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建筑形式不同,功能也就不同。这篇文章将根据建筑形式分类标准,分析不同高校建筑形式的功能价值。
一、教学楼
教学楼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也是对学生学习和教授授课的场所。教学楼主要分为德建、实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种建筑形式。其中,德建分为西式和中式两种,西式德建注重建筑装饰,中式德建注重不同的中式建筑元素;实用主义教学楼设计考虑到功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后现代主义教学楼更注重于建筑的创造性和个性化,通过层次及其丰富的造型、空间设计等营造出强烈的人文气息。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高校可以选取相应的教学楼建筑形式。
二、图书馆
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学术研究场所。主要分为两种建筑形式:纯文化建筑和综合服务建筑。纯文化建筑一般设计高雅、简约,注重舒适、安静的环境和收藏的书籍质量。综合服务建筑除了收纳书籍外,还受理读者借、还书、看报、复印等服务。因此,设计时考虑到了实用性和文化性。
三、实验楼
实验楼是高等院校承担实验性科研、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主要分为研究型和产学研型两类建筑形式。研究型实验楼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等学术需求。产学研型实验楼是为了培养复合型或小团队的创新人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注重实践,强调产学研紧密结合、产业配套等。
四、学生公寓
学生公寓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住宿和学习生活的场所。主要分为民俗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和集群式公寓三种建筑形式。民俗建筑追求自然、传统、古老和朴实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以现代化、科技化和经济实用性为主,适用于中、短期的学生生活。集群式学生公寓则是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文关怀,国内外的高校越来越多地注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文化层面的教育。
五、办公楼
办公楼是校园行政部门和教工办公的地方。主要分为综合型和单一功能型两种建筑形式。综合型办公楼是为了满足办公和接待访客、会议、报告等多种需求;而单一型则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的楼宇,如校园安保中心、职能办公室和科技研发中心等。根据需求来选取不同的建筑形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的高校建筑形式,有不同的功能价值。选取适当的建筑形式,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校园环境的整体美化以及教学设施的合理使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