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建水利工程
-
茹炎彬工民建工程师 揭阳*华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梅县区建水利工程是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范围内,为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防洪排涝、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而兴建的一系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工程涵盖了水库、灌区、堤防、水电站、农村饮水安全等多个方面,对促进梅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背景
梅县区地处粤东北山区,属于韩江水系梅江干流中上游,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水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每逢汛期,洪水泛滥,冲毁农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到了枯水季节,又面临着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制约着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梅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将其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工程
梅县区建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库建设:
大沙河水库: 位于梅江支流大沙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7平方公里,总库容1.8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25亿立方米。工程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建成蓄水。大沙河水库的建成,对保障梅城及周边地区的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径义水库: 位于梅江支流石窟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5平方公里,总库容3880万立方米。工程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6年建成蓄水。径义水库的建成,有效地缓解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紧张问题,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梅县区还建设了一批中小型水库,如松口镇的碧坑水库、丙村镇的黄沙坑水库、隆文镇的寨肚塘水库等,这些水库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灌溉、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灌区建设:
梅县区大中型灌区主要包括大沙河灌区、径义灌区、松口灌区等。 这些灌区通过渠道、渡槽、涵洞等水利设施,将水库的水资源引至农田,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近年来,梅县区还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实施了一批农村供水工程,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 堤防建设:
梅县区地处山区,河流众多,为防御洪水灾害,沿梅江、大沙河、石窟河等主要河流修建了堤防。 这些堤防有效地保护了沿河两岸的农田和村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梅县区还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
4. 水电站建设:
梅县区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建成了一批水电站,如大沙河水电站、径义水电站等。 这些水电站的建成,不仅为当地提供了清洁能源,还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三、工程意义
梅县区建水利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经济效益:
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用水: 水利工程的建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和工业发展。
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水库、河流等水利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水电站的建设,为地方财政增加了收入。
2. 社会效益:
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水利工程的建成,解决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灌溉设施的完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让农民群众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维护了社会稳定: 水利工程的建成,有效地防御了洪涝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3. 生态效益:
改善了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成,增加了水域面积,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利工程的建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水安全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梅县区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为梅县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主要任务包括:
加强水资源保护: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推进大中型水库、灌区、堤防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和防洪减灾能力。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人水和谐共生,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打造美丽河湖。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建设智慧水利平台,提高水利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梅县区水利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梅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复时间:2025-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