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问答

建筑合同诈骗案例

提问人:殷俊鹏
您好,我想问一下有关于“建筑合同诈骗案例”的问题,求解答。

回复

共1条回复我来回复
  • 任嘉瑞
    任嘉瑞
    一级注册建筑师 梅州*安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

    建筑合同诈骗案例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材料采购、工程款结算等环节,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签订虚假合同等手段,骗取工程款、材料款、保证金等财物的行为。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往往较大,社会危害性严重,近年来呈现出多发、高发的态势。

    一、 常见诈骗手段

    建筑合同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法多种多样,且不断翻新,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 虚构工程项目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往往会虚构政府项目、重点工程项目或大型企业的工程项目,并伪造相关的立项批复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使用证等材料,以骗取施工单位的信任。

    案例: 犯罪嫌疑人张某伪造了某市政工程项目的中标通知书和工程合同,并以需要缴纳保证金、工程预付款等名义,骗取了多家施工单位数百万元。

    2. 虚假招标、串通投标

    犯罪嫌疑人可能与招标方串通,或者自己成立空壳公司参与投标,通过操纵招标过程、设定不合理的招标条件等方式,排挤其他合法投标单位,从而达到骗取中标资格的目的。

    案例: 某建筑公司与招标方串通,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了排他性的技术参数,导致只有该建筑公司能够满足条件,最终成功中标并骗取了工程款。

    3. 签订“阴阳合同”

    犯罪嫌疑人可能会与施工单位签订两份内容不同的合同,一份是用于备案的“阳合同”,另一份则是私下约定的“阴合同”。“阴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款往往远高于“阳合同”,犯罪嫌疑人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施工单位按照“阴合同”支付工程款。

    案例: 某开发商与施工单位签订了一份工程总价为1亿元的“阳合同”,同时私下又签订了一份工程总价为1.5亿元的“阴合同”。工程完工后,开发商只按照“阳合同”支付了1亿元工程款,剩余5000万元则以各种理由拖欠。

    4. 使用虚假材料、偷工减料

    犯罪嫌疑人可能会使用假冒伪劣的建筑材料,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降低工程成本,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案例: 某包工头在承包工程后,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了不合格的钢筋和水泥,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5. 恶意拖欠、拒付工程款

    犯罪嫌疑人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拖欠或拒付工程款,例如以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进度缓慢等为借口,或者故意制造纠纷,迫使施工单位放弃部分工程款。

    案例: 某业主在工程竣工后,以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剩余的工程尾款。

    二、 案件特点

    建筑合同诈骗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涉案金额大、社会危害性严重: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巨大,一旦发生诈骗案件,涉案金额往往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亿元,给受害单位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作案手法隐蔽、迷惑性强: 犯罪嫌疑人往往会包装身份、伪造材料、虚构项目,并利用受害人急于承揽工程的心理,使其放松警惕,难以辨别真伪。

    跨区域作案、团伙作案现象突出: 犯罪嫌疑人 often 流窜作案,在不同地区注册公司、承揽工程,并形成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加大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法律关系复杂、取证困难: 建筑合同诈骗案件往往涉及多个当事人,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且许多证据以口头形式存在,难以固定,给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带来很大困难。

    三、 防范措施

    为了有效防范建筑合同诈骗,企业和个人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项近来期调查:

    对项目招标信息、招标单位的资质和信誉进行认真核实,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渠道查询相关信息。

    不要轻信中介机构或个人的介绍,避免陷入“熟人”诈骗的陷阱。

    实地考察项目现场,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避免陷入虚假项目陷阱。

    2. 规范合同签订流程: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出现歧义或漏洞。

    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条款,应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担保,例如银行保函、担保公司担保等。

    不要签署“阴阳合同”,避免给自己留下隐患。

    3. 加强工程款支付管理: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并保留好相关的支付凭证。

    对于工程款支付方式、时间等重要事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并严格执行。

    对于对方提出的不合理的付款要求,要坚决拒绝。

    4. 保留好相关证据材料:

    保留好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文本、工程款支付凭证、往来函件等相关证据材料,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维权。

    及时收集固定对方的违法犯罪证据,例如录音、录像等,并在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5. 提高法律意识,积极寻求法律帮助:

    加强对建筑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在发生纠纷时,要冷静处理,及时寻求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回复时间:2025-05-06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以上数据根据互联网公开信息整合而成,仅供用户参考。建议您使用前再次确认数据真实准确性,您的任何决策由您自行承担风险。免费咨询入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