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水利有什么工程
-
时俊磊电气(自动化)工程师 天津*利建筑防水公司
徐州,地处江苏省西北部,是华北平原的南端,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微山湖、骆马湖点缀其间,水资源看似丰富。然而,徐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历史上素有“春旱、夏涝、秋干”之称。为解决这一问题,徐州人民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体系,为徐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一、古代水利工程
徐州水利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徐州地区就开始了水利建设。
禹疏九河:相传大禹治水时,疏通了徐州境内的泗水、沂水、沭水等九条河流,奠定了徐州水利的基础。
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凿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邗沟,这是中国最早的运河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对徐州的水运和农业灌溉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治理泗水:汉代,徐州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为解决泗水泛滥问题,汉武帝时期先后修建了沛县的沛湖、丰县的广陵陂等大型水库,并疏浚了泗水河道,有效地控制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
隋唐大运河:隋唐时期,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徐州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徐州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修筑黄河堤防:北宋时期,黄河夺淮,徐州深受其害。为防御黄河水患,宋代在徐州境内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并开挖了部分河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水患对徐州的威胁。
明清河道治理:明清时期,徐州地区继续加强了对河流的治理,疏浚河道,修建水闸,兴修水利,使徐州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现代水利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坚持兴水利、除水害,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建成了一批具有流域性、区域性影响的大型水利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供水、灌溉、水生态体系。
防洪工程:为有效防御洪涝灾害,徐州建成了以淮河、沂沭泗水系干流堤防为主体,以中小型水库、蓄滞洪区为依托的防洪工程体系。主要包括: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该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的重点水利工程,对提高淮河防洪标准,保障淮河流域和徐州地区的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沂沭泗水系治理工程:该工程对沂、沭、泗三大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新建、加固堤防,疏浚河道,修建水闸,提高了河流的防洪排涝能力。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徐州境内中小河流众多,近年来,徐州加大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实施了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有效地提高了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
供水工程:为解决徐州城市和工业发展用水需求,徐州建成了以骆马湖为主要水源,以徐州大庙水库、邳州昭阳湖水库等中小型水库为补充的供水体系。主要包括:
骆马湖水源地及输水工程:该工程是江苏省较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将骆马湖水引入徐州,有效地缓解了徐州的用水紧张状况。
徐州大庙水库:该水库是徐州市区的重要水源地,承担着城市供水、灌溉等任务。
邳州昭阳湖水库:该水库是邳州市的重要水源地,承担着城市供水、灌溉等任务。
灌溉工程: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徐州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建成了以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型灌渠为主干,以泵站、机井为补充的灌溉体系。主要包括: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该段运河是徐州市重要的灌溉水源,为沿线农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
苏北灌溉总渠:该渠是江苏省重要的灌溉工程,途经徐州,为徐州部分地区的农田提供了灌溉用水。
水生态工程:为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徐州实施了一系列水生态工程,主要包括: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生态修复:该工程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徐州段进行了水生态修复,改善了河道水环境。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徐州是重要的煤炭产区,采煤塌陷区水环境问题突出。近年来,徐州加大了对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力度,实施了一批水生态修复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塌陷区的水环境。
河湖水系连通:为恢复河湖生态环境,徐州实施了一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打通水系“经脉”,增强了河湖水体的流动性,促进了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徐州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未来,徐州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市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配置与调控:优化水资源配置方案,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水和谐共生,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高水利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徐州将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不断开创徐州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回复时间:2025-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