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守护京津冀的绿色屏障
-
尹梓豪消防水电工程师 揭阳*兴建筑模板租赁有限公司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水利工程,也是海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工程概况、工程效益、工程进展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进行详细介绍,阐述其在保障京津冀地区防洪安全、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况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和保定市境内,是海河流域拒马河干流上游控制性工程。工程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生态等综合利用。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等。
工程规模: 大坝较大坝高119.5米,坝顶长度389米,总库容10.1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4.98亿立方米。
工程投资: 工程总投资约350亿元人民币。
建设工期: 工程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5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工程效益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显著提升京津冀地区防洪安全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与上游的潘家口水库、下游的王快水库联合调度,形成梯级防御体系,有效控制拒马河洪水。
工程可将北京“七下八上”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有效保障首都防洪安全。
工程还可有效减轻雄安新区防洪压力,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2. 优化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配置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将每年向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供水约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工程可有效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为白洋淀补水约1亿立方米,促进白洋淀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
工程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较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库区周边将形成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景观,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工程可促进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4. 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工程建成后,将促进库区周边旅游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工程可改善库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工程进展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016年12月: 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8年10月: 工程导流洞顺利贯通。
2020年12月: 工程大坝填筑至100米高程。
2022年6月: 工程泄洪洞顺利贯通。
近来,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中,预计将于2025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社会影响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对保障京津冀地区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工程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广大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拼搏,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工程的建设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大唐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时代水利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具体体现。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京津冀地区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成为守护京津冀的绿色屏障。
回复时间:2025-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