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工水利工程
-
李建伟电力工程师 宁波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为了解决北京市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历朝历代政府和人民修建了大量的蓄水、引水和灌溉工程。这些工程对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首都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古时水利工程
周代:周朝时期,北京地区已出现人工水利工程的雏形。西周时期,周公旦在治理洛邑时,兴建了引洛水灌溉的沟渠,为北京地区水利工程的开端。
汉代:汉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得到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时期,在西域凿渠引水,开辟了西域屯田区。东汉时期,在北京西南部的房山区修建了房山引水渠,为北京城供水。
唐代:唐代,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进入鼎盛时期。唐太宗时期,在北京西部的海淀区修建了玉泉引水渠,为皇宫和城内居民供水。唐玄宗时期,在北京东部的通州区修建了通惠渠,连接北京城与天津海河,成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宋代,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继续完善。北宋时期,在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修建了永定河引水渠,为北京城供水。南宋时期,在北京东部的密云县修建了密云水库,成为北京市the one个大型水库。
元代:元代,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得到进一步发展。元世祖忽必烈在北京建都,兴建了大都城。为了解决大都城的水资源问题,元朝政府修建了大都引水渠,连接密云水库和北京城。
明代:明代,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进入全盛时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兴建了紫禁城。为了解决紫禁城和北京城的水资源问题,明朝政府修建了引水渠、水库和蓄水池等一整套水利系统。
近现代水利工程
清代:清代,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继续发展。清康熙时期,在北京西部的玉泉山修建了玉泉清泉,为紫禁城和北京城供水。清乾隆时期,在北京东部的密云县修建了密云水库,扩大了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能力。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得到现代化建设。1919年,北京市政府成立了水利局,民国时期,修建了龙潭水库、官厅水库等一批水库,扩大了北京市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得到快速发展。1958年,北京市政府成立了水利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等一批大型水库,解决了北京市长期缺水的难题。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继续发展。1984年,北京市政府成立了水务局,改革开放后,修建了永定河引水渠二期工程、密云水库扩建工程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提高了北京市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主要水利工程
密云水库: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是北京市较大的水库。密云水库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是北京市的主要水源地。
十三陵水库: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北京市第二大水库。十三陵水库总库容9.8亿立方米,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
怀柔水库:怀柔水库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北京市第三大水库。怀柔水库总库容2.3亿立方米,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
永定河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引水工程。引水渠始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通水。永定河引水渠从河北省涿鹿县引水,流经北京市怀柔区、昌平区、海淀区,终点为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引水渠全长135公里,设计引水量10亿立方米。
玉泉清泉:玉泉清泉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市有名的泉水。玉泉清泉始建于清康熙时期,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之一。玉泉清泉泉水清澈甘甜,水质优良,是北京市居民饮用水的优质水源。
意义
北京人工水利工程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工程解决了北京市长期缺水的难题,为北京市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北京人工水利工程还促进了北京市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北京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保护
北京人工水利工程是北京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工程承载着北京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见证了北京市的发展历程。保护北京人工水利工程是保护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回复时间:2025-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