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甲公司与乙公司在成都市一起承建了一个大型工程项目。乙公司担任建设单位,甲公司作为承建方负责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提供的建筑方案不符合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但乙公司对此却未予理会,导致双方产生争议。最终,双方在建设工地和法院内展开了激烈的纠纷。
争议焦点
1. 工程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提供的建筑方案不符合相关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乙公司则认为方案符合要求,可以正常施工。
2. 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如何赔偿
因双方对工程设计方案存在分歧,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额外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双方对此均有不同的赔偿要求。
争议解决办法
1. 拉起仲裁程序
双方在合同中明确了仲裁条款,因此双方决定通过仲裁程序解决纠纷。在仲裁过程中,甲、乙双方均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仲裁庭作出裁决:甲公司提出的修改建筑方案的要求被采纳,双方约定重新制定方案并进行修改。乙公司需要赔偿因前期设计不当造成的额外成本和时间损失,甲公司也需要承担未按照要求检查方案的违约责任并承担因此造成的风险。
2. 调解
双方在仲裁客观裁决后意见仍然存在分歧,为了维护双方合作关系,双方决定由第三方人员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通过沟通和妥善的商议,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共同解决了所有争议。
在建设工程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的因素,难免会发生纠纷。解决纠纷,需要双方充分理解解决方案的利弊,并在理性和诚信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此次纠纷解决中,甲、乙双方虽然在仲裁和调解的过程中,互为争议方,但是最终双方还是围绕“合理、公正、公平”的原则达成了一致。这次解决经验对未来避免类似冲突和纠纷,加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是企业之间还是个人之间,争议依旧是公司合作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公司之间要常识证据规定揣摩证据信息,从而减少自身误判可能。此次建筑工程纠纷给我们的启示,建议在签合同之前,双方要详细协商、妥善处理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并在合同中明确相关责任及赔偿条款,避免类似的争议与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