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市场,同时建筑公司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多工程项目的首要条件是获得相关的建筑资质。
建筑资质是根据建筑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需要,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监管规范的证明,其等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业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建筑资质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简化的方式去取得资质。这样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分级备案取代资质审批
在2015年左右,建设部将建筑资质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分级备案的方式直接获得一定等级的资质。这一政策的颁布,有效简化了企业的办事程序。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弊端,分级备案的审核标准相比于原有资质审批,更加的宽松。由于地方建设部门的办案效率较低,许多项目只能通过简化方式获得资质。这使得企业的等级与实际能力不符,影响了行业的整体水平。
各种资质学习班的存在
近来市面上涌现出了大量以“易考通” “闪刷”等为代表的建筑资质学习班,慕名而来的考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获得资质证书。这种快速取得资质的方式,让人们很快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资深建筑师,未免有违专业诚信的原则,这种资质不是建筑市场需要的良性竞争环境。
缺乏有效监管
建筑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是建筑资质泛滥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的资质推荐和评级体系。同时各地建设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大对非法采取简化方式的企业罚款和扣除等手段,避免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通过简化的方式取得建筑资质既缺乏技术含量,也缺乏市场竞争力。各地建设部门应该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行业规则和信用体系。同样,企业也应该本着专业诚信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提高自身的实力和技术水平,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