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政策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很快在所有行业中均掀起了一场财务风暴。建筑行业作为重点领域之一,尤其是小型建筑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规模和财务体系较为薄弱,往往面临财务管理方面的困难。
营改增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将原来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合并为一种新的税种——增值税,推行此项政策旨在推动国民经济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向。然而,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质造成了该政策对其财务管理的影响十分巨大。
建筑行业中许多项目是跨地区的,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地税和国税机关,此项政策的推行对工程公司原有的业务流程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为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建筑行业的生产周期较长,涉及到了物流、建筑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因此在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后,建筑企业需要重新规划物流运输路线、协调各个相关企业,为自己减轻交税压力而做出积极的财务调整工作。
建筑行业的营改增财务管理难点
对建筑企业来说,营改增政策同样意味着税务风险增加。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使得管理层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税务规划,能够适应政策变动,防范监管风险并取得较大可能的税务优惠。而很多小型建筑企业往往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完成这些必要的工作。
建筑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财务人力来管理账目、申报税务。但其财务和税务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工作受制于行业市场和所在地区发展水平,也会对财务管理和税务申报造成诸多困难。
建筑行业的解决方案
对于营改增政策背景下的建筑企业来说,加强内部管理和财务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委托税务代理、建立完善的财务和税务体系等多种方式来缓解财务管理难点。
另外,建筑行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税务机关的政策动态,适应税制变化,并积极申请税务优惠政策,以获得更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营改增政策为建筑企业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其推行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必然会带来更好的机遇。解决建筑行业财务难点,需要行业内外通力合作,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机制,从而适应新税制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