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是一项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基础性事业。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合同是落实项目管理目标,规范各方行为义务与权利的基础性文件。然而,建筑工程合同中的条款繁多,合同风险也不容小觑。如何减少合同风险,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是建筑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如何识别合同风险因素
在合同签订前,应根据项目情况,识别合同风险因素,以便在合同签订前进行风险控制。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合同条款:识别合同中与约定风险事宜相关、或因条款不规范、漏洞多、义务未明确等情况而可能产生的风险。
当事人信誉风险:合同签订时,应查清各方签约史、公正机构评定、诉讼记录等资料,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历史记录。
防范市场风险:建筑工程涉及土地、财务、商业等多方面,需要从多个角度识别市场风险因素。
如何控制合同风险
识别合同风险因素之后,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控制措施应根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规定,包括:
限制承包人权利:承包人权利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建立限制体系。如建立变更条款、竣工检验、索赔、保函等相关条款。
指定专业律师与合同专项法律顾问:指导与合同相关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风险管理确切及时地执行。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相关信息的及时披露、传递、实施与监督。
如何保障合同执行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之后,还需要确定合同执行的保证方式,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合同履约保证制度:针对合同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建立保证措施,包括担保、抵押、保险等。
加强对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项目质量不受影响,项目实施进度不出现延误。
合同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合同纠纷处理制度,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防止合同纠纷发展为案件,对各当事人产生经济损失和信誉影响。
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事关项目执行和企业长远发展,建筑企业必须对合同风险进行深入研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建立合同履约保证机制,确保项目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