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是指建筑企业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代表企业能够从事建筑工程的资格。建筑资质证书的颁发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现在的建筑资质是否需要年审呢?
建筑资质的种类
根据《公司法》、《个体工商户法》和《合伙企业法》规定,建筑企业的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分别对应国家、省、市、县(区)的建筑工程。在取得相应的建筑企业营业执照之后,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资质证书。同时,建筑企业还需要明确企业类型和限制企业从事工程类型等条件,根据不同条件,资质证书的等级也不同。
建筑资质的年审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2014年发布的文件,自2015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建筑业相关资质证书的年检由原来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由建设部门中心负责,将省内公司跨省经营建筑业务的审查改为中心审查,从而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意味着只有建筑资质证书被审查合格后,企业才可以继续从事对应等级工程的施工。
建筑资质年审的原因
建筑资质证书的年审是建筑企业在获得证书之后,为保障施工质量和项目完工质量,对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证、评估机构出具的财务询问报告、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行业资质等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行审核,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整治建筑市场乱象的行为,是国家对建筑市场行为的重要监管环节。
建筑资质年审的流程
建筑资质年审流程如下:
1.建筑企业将材料交至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审核;
2.地方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初审;
3.国内有关安全、环保、劳动保障等部门进行评估;
4.通过评估的企业的审核材料上交到本地中心进行审核;
5.审核通过后,中心发放建筑资质证书。
建筑资质年审注意事项
建筑资质证书年审是保证建筑项目安全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需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1.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审核材料,否则将被视为逾期没有交费;
2.企业要将审核材料填写完整,并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情况、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情况;
3.如查明企业虚假填报、篡改材料等行为,将取消资质证书;
4.资质证书发放后需将证书及评定文件备案,如不备案,将无法进行施工所需要的招投标过程。
建筑资质证书的年审是国家对建筑市场行为的重要监管环节,企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审核材料,并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情况、工程质量等情况。只有经过审核合格的企业,才可以继续从事对应等级工程的施工,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市场秩序的规范性,使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