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如何进行财务规划?
2016年5月1日,中国启动了营改增试点政策,取代原有的增值税税负制度。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财务规划也产生了影响。下面我们来谈谈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后的财务规划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 增值税户的变更与记账问题
建筑企业要根据营改增政策,从原来的增值税纳税人变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由此,建筑企业需要在税务局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另外,建筑企业还要注意更改原有的账簿和账号,重新设定记账凭证、科目及核算项目等,以符合大额发票认证及纳税申报的要求。
2. 发票认证之间的关系
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要注意保持进项税额的足额抵扣。建筑企业在购买进项服务、材料等商品后,要及时开具增值税发票,并在纳税申报期内将增值税专用发票报送至税务部门办理发票认证手续。另外,建筑企业要对每笔发票进行认真审核,防止虚假发票和违规开票的情况发生,否则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纳税申报。
3. 防范风险,合理规避税负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企业所面临的税负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建筑企业应该积极了解政策法规,防范税务风险,采取合理的规避方法,降低企业的税负。例如,采用总承包方式来规避建筑计算公式的复杂性,控制经营往来的合同款项等合规方法。
4. 制定科学的财务计划,提升企业利润
营改增的试点政策,使建筑企业的纳税负担明显降低。这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经营模式和营收情况,制定科学的财务计划,合理规划企业的财务结构,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5. 积极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应该积极运用相关的新技术,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例如,采用企业管理软件,便于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管理和数据的统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的交流和经营合作,拓展企业的业务渠道和运营空间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更多的便捷和优势。
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建筑企业需要根据政策法规,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结构,规避政策风险。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制定科学的财务计划,注重人才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最后,建筑企业还应该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开创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