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管理是指在建设领域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控制和规范建设活动,保障工程质量,全面提高建筑质量的过程。以下是建筑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
第一项原则:质量第一
建筑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第一”原则。只有建筑质量优良,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安全使用的要求,扩大市场及口碑,同时保障企业或个人的声誉和利润。因此,建筑生产活动必须严格控制建筑质量,保障用户需要满足建筑工程的标准。
第二项原则:规范建设
规范建设是指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建筑格局、质量和其他各方面的规定。通过规范建设承认业主,施工单位和大众的权利和责任,确保建筑良性权益。
第三项原则:全程质量控制
全程质量控制强调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将质量控制融入到设计、施工及验收等不同时期,强化每一道工艺的监控和控制,确保每项技术措施都符合标准规定和工程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各项工艺的综合效益。
第四项原则: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通过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将质量管理活动在整个机构中稳定化、规范化,并通过外界组织认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认证,促进建筑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五项原则:技术指导
通过技术指导,可以更好地开展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项工作。出色的技术指导可以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各项法规和国外标准,掌握专业知识及行业的较新发展动态,掌握先进工作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及时启用新技术,推进建筑领域的发展。
第六项原则:科学统筹
科学统筹是指合理地分析、研判建筑质量控制各项工作的全局性和整体性问题,并加以全方位地考虑与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工作,使质控过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稳定。
第七项原则:强化监督审计
通过监督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范质量风险,切实提高建筑质量管理的实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极大的保障作用。同时,监督审计也可以对质量控制工作的进行评估,使企业对完善管理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第八项原则:经营建议
经营建议是以管理思想全面而丰富的替代性方式,为建筑企业提出合理化更优化的管理架构和利益共享的理乡。建议包括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财务、人力资源以及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内容,旨在为建筑企业全面提高管理层次和品牌形象提供帮助和指导。
建筑质量管理的实现,离不开以上八项基本原则的实施和落实。通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管理思想、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指导、良好运作、监督审计、科学统筹等手段,实现建筑质量控制的合理化、规范化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