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一项高风险、高负荷的行业,在建筑工程的完工过程中,分包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建筑法明确规定,分包不允许,究竟是为什么呢?
1. 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分包的实质就是将主包工程的一部分工作交给其他的承包商去完成。这种方式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风险的难以控制。因为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单位难以掌握分包承包商的实际情况,面对施工项目中的各种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而如果产生质量问题,责任又该由谁承担呢?这就使得主包和分包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难以判断责任,最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2. 管理成本增加
建设单位在分包后,需要对每个承包商进行管理,这就带来了不小的管理成本。例如,需要分别对不同的承包商进行人员招聘、工程进度、物资采购、工程质量等方面的管理,而且这些管理和监管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随着分包数量和范围的增加,也将会使建设单位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3. 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分包将会造成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分包企业之间的协作不易,也容易造成工程的拖延和质量问题。
例如,分包商之间可能存在多重风险,其中最严重的是事故发生。如果分包商之间存在隐患,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不良的影响。同时,对分包商的管理和监管也会影响到工程进度,因为分包商的工作往往必须与其他承包商配合,如果分包商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进度。
4. 建设单位责权不明
分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的权利和责任难以确定。例如,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建设单位需要指定责任方,然而,责任可能产生于主包或分包中的任意一方或多方。这种权力和责任混淆的情况,让建设单位难以按照建筑法规进行管理,并且,让建筑项目的完成变得困难起来。
建筑法规定不允许分包,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减少建设单位的管理成本和法律风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尽可能避免分包,采取整体施工组织方式,以降低风险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