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其中的围墙和门大概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那么,这些围墙和门应该怎么称呼呢?本文将结合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探究古建筑围墙门的命名。
一、古建筑围墙门的命名
1. 围墙的称呼
古代的围墙的命名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城墙:多用于城市或城邦周围的围墙,是代表城邦防御实力的象征。
(2)庭墙:多见于私人住宅的围墙,墙高两丈,曾有古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壁。”形容庭园之美。
(3)园墙:泛指园林景观内的墙,有时会与园门合起来叫园墙门。
(4)院墙:多见于庭院或私人住宅的围墙,高矮不一,主要是起到隔绝外界和保护隐私的作用。
2. 门的称呼
门的命名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1)城门:是城墙上的大门,进出城池的必经之路,也是展示城市荣耀和庄严的象征。
(2)庭门:多见于私人住宅,作为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分界。
(3)园门:多见于古典园林,是园林景区的出入口,紧扣园林设计的精髓。
(4)院门:通常指私人住宅的正门或其它重要出入口。
二、古建筑围墙门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围墙和门不仅有实用价值,也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1. 围墙的文化内涵
古代围墙的高低、厚度、门窗规模、修建材料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1)显示主人的阶级和地位。
(2)代表主人的品位和审美观念。
(3)寄托主人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4)反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建筑技术。
2. 门的文化内涵
古代门有开合有度、琴棋书画水井院落等内涵,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1)代表园林建筑的风雅文化,以开门迎宾、闭门拒客来展现主人品味和礼仪。
(2)代表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在门槛、门扇、门扇上的装饰,以及门神等方面反映主人阶层和个性。
(3)寄托主人的希望和愿望,在门上刻写贴纸、对联、遗嘱、祝福等,表达主人对家庭和事业的期盼。
(4)反映建筑技术和文化背景,如唐代有铸铜门、宋代有楼阁式门,形式特色鲜明,凸显文化特征。
三、总论
古建筑围墙门的称呼,一定要结合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来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尽展其美和价值。古典园林建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墙和门的寓意与艺术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