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是否可以有偿转移?
在国内,建筑资质是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基础,也是施工运营的合法证明。因此,建筑资质的申领和转让一直备受关注。那么问题来了,建筑资质是否可以有偿转移呢?
建筑资质的原则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建筑资质的原则。国家对资质管理实行三类原则:
第一类是资质先审批原则。指的是建筑资质的申领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符合要求后才能颁发资质证书。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保证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
第二类是资质实名使用原则。并不是说资质证书颁发后就可以随意使用,而是要符合企业名称和法人的真实情况,不能虚假冒充或借他人资质使用。
第三类是资质难以转让原则。建筑市场是高度竞争的市场,国家意图通过这项原则确保市场公平公正,减少竞争推高资质的现象,维护市场秩序。
什么是建筑资质转让?
建筑企业持有的建筑资质是企业自有资产之一,类似于房地产、股权等,具有明确的财产权利。如果企业需要通过转让或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财务利润或者扩大规模,建筑资质的转让就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建筑资质的转让方式
依据资质管理的原则,近来建筑资质转让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企业间的合作和转让,通常出于服务拓展、项目扩大、合作协调等原因,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协议、购买合同等方式进行资质转让。这种方式的原则是不能有偿转让,也就意味着转让不会带来经济上的实质性收益。
第二种是建筑企业直接将建筑资质出售,近来来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主要是因为建筑资质证书是建筑市场中建筑企业展示自身实力的一个标准,将资质直接出售对企业的发展并不利,企业间一般也不会买下其他企业的资质。
建筑资质的有偿转让存在的问题
建筑资质的有偿转让将会扼杀建筑市场上的公平竞争,一旦开放有偿转让,资质最终将落入繁荣的大企业手中,这将导致行业垄断,增加中小企业的市场进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市场的竞争力。
建筑资质的有偿转让将会降低建筑企业的资历证明力。建筑资质代表着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业绩体现,一旦成为可以购买和售卖的商品,将会削弱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建筑市场上的“真水无香”的现象将会更加增加。
建筑资质的有偿转让虽然不被允许,但是还是有企业存在非法转让行为。希望建筑市场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让建筑资质这个重要的市场参照物不堕落为买卖工具,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更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