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工程合同倒挂?
工程合同倒挂,是指在工程承包过程中,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签订的分包合同价格高于总承包合同价格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总包不赚钱,分包反而赚”。
二、 工程合同倒挂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工程合同倒挂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市场竞争激烈: 建筑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导致承包商为获取项目,不惜以低价恶性竞争,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为后续的合同倒挂埋下隐患。
2. 招投标制度不完善: 部分项目招标文件编制粗糙,缺乏对工程量清单的精准控制,给投标企业利用“阴阳合同”、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违规操作留下空间。
3.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缺陷: 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企业可利用“ unbalanced quotation”(不平衡报价)策略,在保证总价不变的情况下,人为调高部分子项单价,为后续分包创造高价空间。
4. 总承包企业管理水平不足: 一些总承包企业缺乏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风险预估,盲目将项目分包,导致分包价格失控,形成合同倒挂。
5. 分包企业资质良莠不齐: 部分分包企业缺乏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为了承揽项目,不惜抬高报价,扰乱市场秩序,加剧合同倒挂风险。
三、 工程合同倒挂的风险有哪些?
工程合同倒挂看似是总承包企业将风险转嫁给了分包企业,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整个工程建设行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
1. 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总承包合同价格过低,导致总承包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为降低成本,可能在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工艺等方面偷工减料,最终影响工程质量。
2. 拖欠工程款现象频发: 总承包企业资金压力大,无力按时支付分包工程款,导致分包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3. 法律纠纷不断: 合同倒挂导致总包和分包双方利益失衡,极易引发合同纠纷,增加诉讼成本,影响项目进度。
4. 行业发展环境恶化: 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阻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 如何应对工程合同倒挂?
1. 政府层面:
完善招投标制度: 加强招标文件审核,杜绝“阴阳合同”、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鼓励优质企业中标。
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 细化清单项目,明确工程量计算规则,压缩投标企业不平衡报价的空间。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严查违法分包、转包行为,建立健全工程款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2. 总承包企业: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加强项目成本管控,做好风险预估,避免盲目分包。
选取优质分包商: 建立完善的分包商评价体系,选取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分包企业合作。
加强合同风险防控: 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合同漏洞。
3. 分包企业:
理性报价,杜绝恶性竞争: 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报价,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
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优质的工程质量赢得市场竞争。
工程合同倒挂是当前建筑市场亟需解决的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构建公平、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才能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