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达州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中上游,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为充分利用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达州人民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本文将围绕达州水利工程的历史沿革、现状成就以及未来展望展开讨论。
问题一:达州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水利工程?
回答: 达州水利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修建水利工程的记载。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主要有:
渠江水利工程: 渠江是嘉陵江较大支流,流经达州境内。自唐宋以来,沿渠江两岸修建了大量的水渠、堰坝等水利设施,其中以“通、巴、渠”三大灌区最为有名,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灌溉效益。
州河水利工程: 州河是渠江的一级支流,流经达州市区。历史上,州河沿岸修建了许多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用于灌溉、防洪和供水。其中,始建于明代的“莲花池”至今仍是达州市区重要的水源地。
巴河水利工程: 巴河是渠江的另一条重要支流,流经达州宣汉、万源等县市。历史上,巴河沿岸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和堰坝,用于灌溉和防洪。
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为达州农业发展、防洪抗旱、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达州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利工程体系日趋完善: 建成了以亭子口水库、黄龙寺水库、罐子坝水库为代表的大中型水库20余座,小型水库600余座,总库容超过20亿立方米;建成渠江、巴河、州河等主要河流堤防2000多公里;建成以通州渠灌区、巴渠灌区为主的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0处,有效灌溉面积达300多万亩。
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建成了以州河水库、黄龙寺水库为主的城市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基本满足了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同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防洪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施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措施,主要河流防洪标准普遍提高到20年一遇以上,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通过实施河湖连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问题三:当前达州水利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回答: 尽管达州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达州降雨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受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达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部分水利工程建成时间较早,存在老化失修问题,安全隐患突出。
问题四:未来达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哪些规划和展望?
回答: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达州市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为建设“万达开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配置,优化水资源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推进亭子口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州河水库供水二期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水生态修复和治理,维护河湖生态健康。
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水利改革,健全水利投融资机制,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达州市委、市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达州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推动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