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暂定总价合同作为工程建设领域常用的一种合同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涉及诸多细节。本文将深入解析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的含义、作用、编制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案例,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指南。
一、在工程建设领域,合同是规范项目各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其中,工程暂定总价合同因其能够在项目初期快速确定合同总价,方便项目推进,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然而,暂定总价合同并非一成不变,其最终结算价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了规范调整过程,保障各方权益,“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应运而生。
二、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概述
2.1 定义
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是指在工程暂定总价合同履行过程中,用于记录和核定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合同价款调整内容的表格。它是对合同价款进行最终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项目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指标。
2.2 作用
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的主要作用包括:
明确调整范围: 明确规定可以调整合同价款的具体原因和范围,避免双方在结算时产生争议。
规范调整程序: 规定了合同价款调整的申请、审核、审批等流程,确保调整过程公开透明。
记录调整依据: 详细记录每项调整的具体内容、计算方法和相关证明材料,方便日后查阅和审计。
保障双方权益: 通过规范的调整程序和清晰的记录,保障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合法权益。
三、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编制要点
3.1 表格内容
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的内容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调整,但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项目基本信息: 包括项目名称、合同编号、发包方、承包方等。
原合同价款: 列明原合同约定的工程暂定总价款。
调整事项: 详细列明所有需要调整合同价款的事项,例如:
设计变更: 包括设计图纸变更、设计标准调整等。
工程量变更: 包括工程量增加、工程量减少等。
材料价格调整: 包括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材料规格型号变更等。
政策性调整: 包括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政策法规调整等。
其他调整: 经双方协商一致的其他调整事项。
调整依据: 列明每项调整事项的具体依据,例如:
设计变更文件: 设计变更通知单、设计变更图纸等。
工程量签证单: 由发包方、承包方、监理方共同签字确认的工程量变更记录。
材料价格证明材料: 材料采购合同、发票等。
政策性文件: 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政策法规文件。
调整金额: 根据调整依据和合同约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每项调整事项对应的金额。
累计调整金额: 将所有调整事项的金额进行累计计算。
最终结算价款: 将原合同价款与累计调整金额相加,得出最终的工程结算价款。
双方签字盖章: 由发包方和承包方代表签字盖章,确认核定表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2 编制原则
真实准确: 所有调整事项和金额必须真实准确,并有相应的证明材料作为依据。
及时完整: 调整事项应及时记录,并确保所有需要调整的内容都包含在核定表中。
客观公正: 调整过程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调整金额,避免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
协商一致: 所有调整事项必须经过发包方和承包方协商一致,并形成书面文件。
四、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使用注意事项
合同约定优先: 核定表的编制和使用应以合同约定为准,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内容,可以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执行。
严格审核把关: 发包方和承包方都应严格审核核定表的内容,确保所有调整事项和金额准确无误。
妥善保管资料: 核定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应妥善保管,作为日后结算和审计的重要依据。
及时解决争议: 如果双方对核定表内容存在争议,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
五、案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项目采用工程暂定总价合同,合同总价款为1亿元人民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以下调整事项:
1. 设计变更: 由于业主方需求变更,导致部分结构设计需要修改,增加工程费用500万元。
2. 工程量增加: 由于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需要增加部分基础工程量,增加工程费用200万元。
3. 材料价格上涨: 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增加工程费用300万元。
根据上述调整事项,承包方编制了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并提交给发包方审核。经双方协商确认,最终核定的工程结算价款为1.1亿元人民币。
工程暂定总价合同核定表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规范合同价款调整、保障各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从业人员应充分了解核定表的编制要点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项目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