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福建省泉州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繁荣的经济发展。然而,历史上洛江也饱受洪涝灾害的侵袭,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根治水患,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系列洛江水利工程应运而生,为这条古老的河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洛江水患的历史与挑战
洛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且时空分布不均,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历史上,洛江流域洪水频发,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古代水患频发,民不聊生: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洛江流域发生大小洪灾数百起,其中尤以明清时期最为严重。频繁的洪水冲毁农田、房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近代洪涝灾害,损失惨重: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洛江流域的防洪压力日益加大。1956年、1973年、1998年等年份,洛江流域均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新时期挑战严峻,防洪任务艰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洛江流域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洛江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洛江水利工程建设成就斐然
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洛江水利建设,将其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来抓。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建设,洛江水利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在防洪减灾、供水保障、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防洪工程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抵御洪涝灾害:通过建设大型水库、堤防、河道治理等工程,洛江流域的防洪能力显著提升。面对多次强降雨和台风袭击,洛江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2021年“7·20”特大暴雨期间,洛江河道整治工程有效缓解了洪水威胁,保障了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建设水库、引调水工程等,洛江流域的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山美水库的建成,有效解决了泉州市区及周边地区的供水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保障。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绘就美丽洛江新画卷:在洛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洛江水质持续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为沿岸居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洛江水利工程的未来展望
洛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未来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洛江水利工程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加强流域统筹规划,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考虑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多重目标,加强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构建“蓄、引、提、调、排”相结合的现代化水网体系。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洛江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水和谐的美丽洛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持续改善洛江流域生态环境,打造人水和谐的美丽洛江。
洛江水利工程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生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