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违章建筑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在实践中,涉及违章建筑的合同类型多样,例如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买卖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由于违章建筑本身存在合法性缺陷,因此在签订和履行此类合同时,当事人往往面临着更高的法律风险。
一、 什么是违章建筑?
违章建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擅自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二、 涉及违章建筑的合同有哪些法律风险?
1. 合同效力风险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由于违章建筑本身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涉及违章建筑的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在明知是违章建筑的情况下,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该租赁合同就可能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
2. 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风险
- 违章建筑的存在本身就面临着被责令拆除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签订了违章建筑的买卖合同,但房屋在交付之前被拆除,买受人就无法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3. 承担行政责任的风险
- 根据《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造、出租、出售违章建筑的行为都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例如责令限期拆除、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出租人将违章建筑出租给他人,出租人和承租人都可能面临被行政处罚的风险。
4. 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
- 如果因为违章建筑导致他人遭受损失,相关责任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因违章建筑倒塌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实际控制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 如何防范涉及违章建筑的合同风险?
1. 增强法律意识,避免签订涉及违章建筑的合同
- 在签订合同之前,应仔细审查房屋的相关证件,例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等,确认房屋是否属于违章建筑。
- 可以通过相关政府网站或部门查询房屋的规划信息,避免签订涉及违章建筑的合同。
2.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章建筑的处理方式和责任承担
-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必须签订涉及违章建筑的合同,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章建筑的处理方式和责任承担,例如约定由哪一方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如果房屋被拆除如何赔偿等。
- 通过合同约定,可以有效降低风险,避免发生纠纷时无法解决。
3. 保留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妥善保管相关证据,例如合同文本、付款凭证、房屋交接证明等。
- 如果发生纠纷,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 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厂房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5年。租赁期间,当地政府认定该厂房为违章建筑,并责令甲公司限期拆除。乙公司因此无法继续使用该厂房,遂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
分析:
在本案中,甲公司将违章建筑出租给乙公司,导致租赁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乙公司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
案例二:
张某购买了李某的一套房屋,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之后,张某发现该房屋是违章建筑,无法办理房产证。张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房屋买卖合同。
分析:
在本案中,李某将违章建筑出售给张某,构成欺诈,张某可以请求法院撤销房屋买卖合同。
签订和履行涉及违章建筑的合同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当事人应增强法律意识,尽量避免签订此类合同。如果因为特殊原因必须签订,则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章建筑的处理方式和责任承担,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