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江南水乡”的美誉。近年来,祁门县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水利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本文将深入探讨祁门水利项目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情况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展现祁门水利建设的新成就。
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皖南国外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祁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紧紧围绕“节水优先、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资源管理强监管、水生态环境重保护、水旱灾害防御提能力”为目标,大力实施了一批重点水利项目,为祁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2. 祁门水利项目背景
祁门县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山脉东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汛期易涝、旱期易旱,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污染防治压力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祁门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水利项目,旨在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防洪减灾能力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祁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3. 祁门水利项目目标
祁门水利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节水优先、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导,以构建现代水利体系为目标,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水灾害频发等突出问题,为祁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具体目标包括: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通过水源工程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城乡供水安全提供保障。
增强防洪减灾能力: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防洪标准,有效抵御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水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质量,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
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4. 祁门水利项目主要内容
祁门水利项目涵盖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
新建水库工程: 建设中型水库一座,增加水库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为城乡供水和灌溉提供保障。
水源工程改造: 对现有水源工程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水源工程取水能力和供水保证率。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对现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一体化。
4.2 防洪减灾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 对重点河段进行治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堤防建设工程: 加强堤防建设,提高堤防防洪标准,确保重点区域防洪安全。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提高水库防洪能力。
山洪灾害防治工程: 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3 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
水生态修复工程: 对受损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清理、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4 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资源动态变化,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水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水利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水利信息服务。
5. 祁门水利项目实施情况
祁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项目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祁门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水利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确保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强化质量监管: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注重生态环保: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较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来,祁门水利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项目已建成并发挥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 祁门水利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
祁门水利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水利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了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水利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抗旱防洪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有效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
改善人居环境: 水利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水环境质量,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
促进旅游业发展: 水利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打造了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7. 祁门水利项目带来的生态效益
祁门水利项目的实施,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改善水生态环境: 水利项目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提高了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了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保护生物多样性: 水利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保护了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平衡。
提升生态景观: 水利项目的实施,打造了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提升了区域生态景观价值,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
8. 总结与展望
祁门水利项目是祁门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发展,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项目的实施,对保障当地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祁门县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持续推进水利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环境,为祁门县建设现代化国外化绿色化美丽新祁门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