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地处郁江中游,黔江、郁江、浔江三江在此交汇,素有“三江总汇”之称。丰沛的水资源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但也带来了洪涝灾害的隐患。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历代桂平人民兴修了众多水利工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防洪灌溉体系,守护着一方水土,润泽着这片千年古郡。
本文将带您巡礼桂平的水利工程,了解这些工程的:
历史沿革
工程规模
主要功能
社会效益
一、泽被千秋:桂平大型水利工程
桂平的大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和堤坝两大类,它们是防洪抗旱的中流砥柱,也是农业灌溉的生命线,为桂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1. 飞跃天堑:桂平水库
桂平水库,又名“西山湖”,位于桂平市城西10公里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型水库之一,也是桂东南地区重要的水源工程。
历史沿革: 桂平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蓄水。20世纪90年代,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
工程规模: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总库容达3.6亿立方米,坝高48米,坝长670米。
主要功能: 防洪、供水、发电、旅游。
社会效益: 桂平水库的建成,有效地控制了郁江中游的洪水,保障了下游2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为桂平市区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可靠的饮用水源,并带动了水库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2. 固若金汤:浔江、郁江堤防
浔江、郁江是流经桂平的两条主要河流,历史上洪水频发,给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抵御洪水,桂平人民修建了坚固的堤防,守护着家园。
历史沿革: 浔江、郁江堤防始建于明清时期,历代不断加固完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堤防进行了加固和重建。
工程规模: 浔江、郁江桂平段堤防总长度超过200公里,其中,浔江堤防长约100公里,郁江堤防长约120公里。
主要功能: 防洪、排涝、护岸。
社会效益: 浔江、郁江堤防的建成,有效地抵御了洪水的侵袭,保障了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桂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细雨润物:桂平中小型水利工程
除了大型水利工程外,桂平还拥有众多中小型水利工程,它们如同毛细血管般,将水资源输送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1. 星罗棋布:山塘水库
桂平市境内山多地少,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当地人民修建了大量山塘水库,用于蓄水灌溉。
分布情况: 桂平市现有大小山塘水库上千座,分布在各个乡镇,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水利网络。
主要功能: 蓄水、养殖。
社会效益: 山塘水库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2. 川流不息:灌溉渠道
为了将水资源输送到田间地头,桂平人民修建了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市的灌溉网络。
分布情况: 桂平市现有灌溉渠道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覆盖了全市大部分耕地。
主要功能: 引水、输水、灌溉。
社会效益: 灌溉渠道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三、展望未来:桂平水利工程发展方向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桂平市水利工程发展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优化水生态、提升水效益为目标,不断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为桂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未来桂平水利工程发展方向主要包括:
1. 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工业用水管理,促进工业节水减排;倡导全民节约用水,营造节水型社会氛围。
2.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加强水库、堤防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建立健全水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较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3.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水生态修复,维护水生态平衡。
4.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
桂平的水利工程,是历代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桂平人民的宝贵财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桂平人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治水兴水”的优良传统,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升水利管理水平,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幸福桂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