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别称“湘”,因湘江贯穿全境而得名。水,是湖南的灵魂,也是湖南发展的命脉。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湖南拥有丰富的降水资源,但也面临着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挑战。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湖南省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 湖南水利工程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 湖南水资源现状与挑战
湖南省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湖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灾害;而枯水期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易发生旱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1.2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面对水资源现状与挑战,建设重点水利工程,是破解湖南水资源难题、保障水安全的关键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障防洪安全,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重点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增强防洪排涝能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保障供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为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重点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生态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 重点水利工程能够有效修复和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二、 湖南重点水利工程概览
湖南省已建成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形成了以“四大骨干工程”为核心,以大型水库、重要蓄滞洪区、重要堤防、重要河段治理为重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2.1 “四大骨干工程”
五门峡水利枢纽: 位于沅江干流,是湖南省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
柘溪水库: 位于资水干流,是湖南省较大的中型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
欧阳海水库: 位于澧水干流,是湖南省重要的防洪工程,兼具发电、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
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工程: 包括洞庭湖堤垸加固、河道疏浚、蓄滞洪区建设等,是维护洞庭湖生态安全、保障区域防洪安全的重大工程。
2.2 其他重点水利工程
大型水库: 包括江垭水库、凌津滩水库、凤滩水库等,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要蓄滞洪区: 包括南洞庭湖、华容河、松滋河等,是防御长江干流特大洪水的关键屏障。
重要堤防: 包括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主要河流堤防,是保障流域防洪安全的生命线。
重要河段治理: 包括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资水桃江综合枢纽等,对于改善河道行洪条件、保障航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 湖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库9万多座,总库容达470多亿立方米,有效控制了洪水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资源调控能力明显提升: 重点水利工程的建成,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了水土流失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四、 湖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展望
未来,湖南省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4.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十四五”水利建设规划实施,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4.2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方式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4.3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
湖南重点水利工程是湖南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保障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未来,湖南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更加坚强的水利支撑,让“湘”水长流,润泽三湘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