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系统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部分,而上层建筑又由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两个组成。
政治法律制度
政治法律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国家政权、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等方面的构成。国家政权是整个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础,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政权的性质和形式也会不同。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政权是由资产阶级掌握的。
法律规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表现。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法律规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等。
司法机关是法律规范的实施机构。司法机关的职责是审判案件、解决纠纷和执行判决。司法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影响非常广泛,可以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而影响社会的意识形态方向。
政治思想是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政治思想倾向会影响到政府决策、社会变革等方面。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思想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哲学是意识形态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涉及到人类的根本问题,如人生意义、自我认识、宇宙本质等。不同的哲学观点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例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
文化艺术是意识形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文化艺术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也塑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例如,古代的盛世文化和现代的流行文化,表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文化习俗。
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组成共同构成了上层建筑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上层建筑是由哪两个组成的
以上层建筑是指社会、文化、道德、法律、宗教等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超结构,主要由上层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两部分组成。
上层意识形态
上层意识形态包括文化、道德、宗教等,是指人们对world的认识、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因素,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是经济基础对社会意识的支配和影响的结果。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权力组织和运行的规范、制度和程序。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也是经济基础对社会政治的支配和影响的结果。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产物,但又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意识形态对经济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观念
不同的文化、道德、宗教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比如,西方的消费文化强调个性、享受和追求时尚,而东方的消费观念则更加注重节俭和家庭观念。因此,不同的文化、道德、宗教会导致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的不同。
人口增长率
宗教信仰对人口增长率有较强的影响。一些宗教信仰鼓励人们生育,而一些宗教则强调禁欲和节制。因此,不同的宗教信仰会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率。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沟通方式等,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和工作能力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政治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政治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权保护
政治制度稳定性和法制建设的完善程度,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政治制度不稳定,法律权威不足,企业很难获得产权保护,造成经济活动不安全和效率低下。
市场开放
政治制度对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自由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政治制度较为保守和封闭,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政府干预
政治制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也产生影响。如果政治制度比较自由,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比较小,市场能够更加自由地运行。如果政治制度比较保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可能会比较大,造成市场的扭曲和不公平竞争。
以上层建筑主要由上层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两部分组成,它们作为一种反映和表现,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同时也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对于正确处理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