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被签劳务合同?
"被签劳务合同"并非法律上的正式概念,而是指劳动者在不知情或被误导的情况下,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名为“劳务合同”、“劳务协议”等,但实际工作内容和劳动关系更符合劳动合同特征的协议。
很多用人单位为了逃避缴纳社保、规避劳动法责任,会故意混淆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诱导甚至强迫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
二、被签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 比较项 | 劳动合同 | 劳务合同 |
|---|---|---|
| 法律关系 | 劳动关系 | 劳务关系 |
| 主体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 委托人和受托人 |
| 内容 | 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 | 完成特定工作,如服务、完成一定工作量等 |
| 适用法律 |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 《民法典》合同编 |
| 争议处理 | 劳动仲裁、诉讼 | 民事诉讼 |
简单来说:
劳动合同是基于劳动关系建立的,侧重于劳动者的人身依附性,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支付加班费等,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务合同是基于民事法律关系建立的,侧重于工作成果,双方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用人单位无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保,也不承担劳动法上的责任。
三、被签劳务合同存在哪些风险?
被签劳务合同对劳动者来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1. 无法享受劳动法保障: 劳动者不能享受较低工资、加班费、带薪休假等劳动法规定的权利。
2. 发生工伤难以认定: 一旦发生工伤,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很难认定工伤,维权难度大。
3. 社保无法得到保障: 用人单位无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劳动者的养老、医疗等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4. 权益受损难以维权: 发生劳动争议时,由于适用法律不同,劳动者维权难度更大。
四、遇到被签劳务合同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被签了劳务合同,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 收集证据: 保留好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合同、工作证、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沟通记录等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实际存在劳动关系。
2. 积极协商: 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将劳务合同改为劳动合同,并补缴相关社保。
3. 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
4. 提起诉讼: 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1. 增强法律意识: 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在签订合同时提高警惕,避免被签署不平等的协议。
2. 仔细阅读合同内容: 签订任何合同时都要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涉及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重要内容,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 拒绝签订不平等条款: 对于明显不合理的条款,要坚决拒绝签署,并要求用人单位进行修改。
4. 保留相关证据: 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争议时维护自身权益。
5. 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遇到劳动争议时,不要盲目维权,可以询问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寻求法律帮助。
“被签劳务合同”是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劳动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广大劳动者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被签劳务合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