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水利工程是山东省“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东线二期配套工程。文章将从项目背景、工程概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全面解读小清河水利项目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展现其在保障水安全、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一、 破解水资源困局,小清河水利项目应运而生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然而,长期以来,山东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破解水资源困局,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将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小清河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生态工程,被寄予厚望。
二、 小清河水利项目:工程概况
小清河,古称“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南部山区,自南向北流经济南、滨州、东营等4市,最终汇入渤海莱州湾,全长231公里。
小清河水利工程,是指以改善小清河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等综合功能为目标,对小清河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的系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防洪工程: 加固堤防、新建穿堤建筑物、疏浚河道、建设滞洪区等,提高防洪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供水工程: 新建、扩建 pumping station,建设输水管道,实现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向济南、滨州等地供水,优化水资源配置。
航运工程: 进行河道拓宽、疏浚,新建、改建桥梁,建设航运设施,提升航道等级,打造“黄金水道”。
生态工程: 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水质改善等,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工程投资巨大,效益显著: 小清河水利工程总投资约600亿元,预计2023年主体工程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供水量11.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3.5万亩,航道里程169公里,新增防洪库容3.2亿立方米,有效改善项目区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等状况,为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三、 生态效益:修复水生态,打造绿色走廊
小清河水利工程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建设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水质改善: 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生态补水等措施,改善小清河水质,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
湿地修复: 建设人工湿地,恢复自然湿地,增加河流湿地面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恢复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将有效改善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打造一条绿色生态走廊,为沿线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四、 经济效益:优化水资源配置,助力经济腾飞
小清河水利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二期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山东省水资源短缺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保障供水安全: 将南水北调东线来水输送至济南、滨州等地,解决沿线城市缺水问题,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发展高效农业: 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保障,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发展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为工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五、 社会效益: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指数
小清河水利工程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将直接惠及沿线百姓,改善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保障防洪安全: 提高小清河防洪标准,保障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改善航运条件: 提升小清河航运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沿线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
打造旅游景点: 依托小清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滨水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将为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山东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