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情社会中,赠与行为并不少见,尤其在家庭成员之间。而当赠与标的涉及到建筑物时,其复杂性和潜在风险便不可小觑。为了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一份合法有效的建筑赠与合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建筑赠与合同的相关知识,帮助您规避风险,顺利完成赠与。
一、什么是建筑赠与合同?
建筑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建筑物的所有权无偿转让给受赠人,而受赠人愿意接受的协议。这里的建筑物不仅包括房屋,还包括与房屋相关的土地使用权、附属设施等。
与一般的赠与合同相比,建筑赠与合同涉及标的价值较高,法律关系更为复杂,因此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更加谨慎,注意以下几点:
主体适格: 赠与人和受赠人都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意思表示真实: 赠与人和受赠人必须是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签订合同,不得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标的明确: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赠与的建筑物范围、面积、坐落位置、土地使用权性质等信息。
形式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建筑赠与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才能使合同生效。
二、签订建筑赠与合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为了保障自身权益,在签订建筑赠与合同时,赠与人和受赠人双方都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 明确赠与标的范围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赠与的建筑物是整栋房屋还是部分房屋, 以及是否包含附属设施、土地使用权等。如果仅赠与房屋,那么土地使用权如何处理也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2. 明确房屋现状及相关责任
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赠与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如实告知受赠人房屋的现状,包括房屋的建筑年代、结构、装修情况、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设定抵押等。同时,双方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如果房屋存在瑕疵,由谁负责维修或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明确税费承担
建筑赠与合同涉及到契税、个人所得税等税费,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由谁承担。一般情况下,税费由受赠人承担,但双方也可以协商确定。
4. 明确合同解除条件
为了避免受赠人出现不孝敬、不赡养等行为,赠与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解除权,即在发生特定情况下,例如受赠人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赠与人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房屋。
5. 办理公证和登记手续
为了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建议双方到公证处办理公证手续。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房屋所有权的转移,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为准。因此,双方在签订合同后,还需携带相关材料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才能最终完成房屋的赠与。
三、建筑赠与合同范本
以下是一份简单的建筑赠与合同范本,供大家借鉴:
建筑赠与合同
甲方(赠与人):
(姓名)
(身份证号)
(住址)
乙方(受赠人):
(姓名)
(身份证号)
(住址)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将其所有的房屋赠与乙方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 房屋基本情况
1.1 房屋坐落于(房屋地址),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为(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使用期限至(使用期限)。
1.2 房屋附属设施包括(附属设施清单)。
二、 赠与内容
2.1 甲方自愿将其所有的上述房屋及附属设施无偿赠与乙方。
2.2 本合同签订后,甲方应协助乙方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
三、 税费承担
3.1 本合同涉及的契税、个人所得税等税费由(税费承担方)承担。
四、 合同解除
4.1 若乙方(约定解除条件,例如不履行赡养义务等),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收回房屋。
五、 争议解决
5.1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 其他
6.1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6.2 本合同未约定的内容,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日期)
建筑赠与合同是涉及财产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签订时需谨慎对待。建议您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合法有效的合同,以保障自身权益,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