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水利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堰口镇卢沟村,曾经饱受水患困扰,如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水利工程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二、 卢沟村水利工程建设背景
1. 自然地理条件: 卢沟村位于淮河支流瓦埠湖畔,地势低洼,水系发达,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易涝,旱季易旱,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挑战。
2. 历史遗留问题: 过去,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工程建设滞后,卢沟村水利设施简陋,抗灾能力差,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 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卢沟村的必然选取,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三、 卢沟村水利工程建设举措
为了彻底改变水患困扰、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卢沟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新建、改造灌溉排水渠系: 新建、改造了总长XX公里的灌溉排水渠系,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建设高标准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XX亩,配套完善灌溉排水设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
修建蓄水池塘: 新建、扩挖蓄水池塘XX个,总库容达到XX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季节性缺水问题。
2.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加固堤防: 对村庄周边XX公里河堤进行加固,提高了防洪标准,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疏浚河道: 清淤疏浚河道XX公里,增强了河道行洪能力,有效消除了水患隐患。
建设排涝站: 新建排涝站XX座,配备了大功率水泵,能够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3.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 全面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恢复河湖生态环境。
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打通断头浜、死水塘,构建“活水网”,改善水生态环境。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水环境。
四、 卢沟村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卢沟村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农田灌溉保证率从过去的XX%提高到XX%,有效灌溉面积新增XX亩,抗旱防洪能力显著增强,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水利工程建设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创造了条件,卢沟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河湖治理、水系连通等措施,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初步呈现,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4.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卢沟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五、 卢沟村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启示
卢沟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以下启示:
1. 坚持规划带领,科学谋划水利发展蓝图: 要立足实际,科学编制水利发展规划,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确保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2. 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水利建设资金投入: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3. 坚持科技支撑,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要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 坚持群众参与,形成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 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水利工程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卢沟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不断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卢沟村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