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居间合同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委托中介机构提供融资服务的法律文件。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融资居间合同实施诈骗,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将深入探讨融资居间合同诈骗的常见手法、防范措施和维权途径,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融资居间合同诈骗的手法
融资居间合同诈骗手法多样,常见的有:
1. 虚假承诺:诈骗分子以高额融资额度、低息贷款等诱人条件吸引企业签署合同,但实际提供的融资额度远低于承诺,或者贷款利率高得离谱。
2. 骗取前期费用:诈骗分子在合同中设置各种前期费用,如询问费、评估费、担保费等,在企业签署合同后以各种理由收取这些费用,但实际并未提供相应的服务。
3. 伪造资质:诈骗分子冒用正规融资机构的名义,伪造资质证明,欺骗企业信任。
4. 转移资产:诈骗分子在收到企业前期费用后,将资金转移到境外账户或其他难以追查的地方,使得企业无法追回损失。
防范融资居间合同诈骗的措施
企业在签订融资居间合同时,应采取以下措施防范诈骗:
1. 谨慎选取中介机构:选取具有良好信誉、资质齐全的融资中介机构。
2. 仔细审查合同:在签署合同前,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尤其是涉及融资额度、利率、费用等关键信息。
3. 核实中介资质:通过工商、金融监管等部门查询中介机构的资质信息,核实其是否合法经营。
4. 保留相关证据:在与中介机构接触的过程中,保留所有书面材料、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
维权途径
若企业不幸遭遇融资居间合同诈骗,可采取以下维权途径:
1. 报警: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诈骗分子的刑事责任。
2. 民事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诈骗分子返还非法所得并赔偿损失。
3. 行政投诉: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诈骗行为,要求对中介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罚。
融资居间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犯罪行为,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诈骗。一旦遭遇诈骗,应及时采取维权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融资居间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诈骗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融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