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政工程财评下浮现象日益普遍,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市政工程财评下浮的原因,分析其对工程建设各方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政府部门、施工单位和造价询问机构提供借鉴。
一、 市政工程财评下浮的背景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度也水涨船高。然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政工程财评下浮现象却日益普遍,成为困扰工程建设各方的难题。
所谓市政工程财评下浮,是指财政部门在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资金评审时,对项目预算进行压缩,最终核定的投资额低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概算的现象。
二、 市政工程财评下浮的原因分析
市政工程财评下浮并非偶然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
1. 财政资金紧张: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需求依然较大,导致财政资金相对紧张,难以满足所有市政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压缩项目预算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2. 项近来期工作不充分:
部分市政工程项目在前期工作阶段,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项目定位不准确,投资估算缺乏科学依据,导致项目预算虚高,为后期财评下浮埋下隐患。
3. 造价管理不规范:
一些施工单位和造价询问机构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存在高估冒算、套用定额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工程造价虚高,也为财评下浮提供了空间。
4. 政府投资效益意识增强: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部门对投资效益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更加注重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对一些投资规模过大、效益不明显的市政工程项目,倾向于通过财评下浮的方式控制投资规模。
5. 招投标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招投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唯低价中标”的现象,一些施工单位为了中标,不惜采取低价竞标的方式,但在中标后,又想方设法通过增加工程量、变更设计等手段提高造价,最终导致项目实际投资超出预算,也加剧了财评下浮的压力。
三、 市政工程财评下浮的影响
市政工程财评下浮对工程建设各方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对政府部门的影响:
一方面,财评下浮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控制投资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过度下浮可能会导致项目资金不足,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甚至引发拖欠工程款等问题,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2. 对施工单位的影响:
财评下浮意味着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弥补损失,一些施工单位可能会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手段,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3. 对造价询问机构的影响:
财评下浮对造价询问机构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工程预算,提高造价询问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市政工程建设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财评下浮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最终损害的是公众利益。
四、 市政工程财评下浮的应对策略
针对市政工程财评下浮现象,政府部门、施工单位和造价询问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 政府部门:
加强财政资金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重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完善项近来期工作机制: 加强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从源头上控制投资规模。
规范工程造价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加强对造价询问机构和施工单位的监管,防止高估冒算、套用定额等不规范行为。
优化招投标制度: 完善招标评标办法,改变“唯低价中标”的现象,将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因素纳入评标体系,鼓励施工单位诚信履约。
加强沟通协调: 建立健全政府部门、施工单位、造价询问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2. 施工单位:
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降低工程造价。
积极参与项近来期工作: 在项近来期工作阶段,积极与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诚信履约: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 造价询问机构: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专业技术学习,提高造价询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确保工程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在编制工程预算时,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不人为抬高或压低造价。
加强与各方沟通: 加强与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政策要求,确保造价询问服务与项目实际需求相符。
市政工程财评下浮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部门、施工单位和造价询问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建立健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市政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为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