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保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水资源安全、防洪减灾、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水利水保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围绕合肥水利水保项目展开,探讨其主要内容、实施意义以及未来展望。
一、 合肥水利水保项目主要涵盖哪些方面?
合肥水利水保项目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洪工程:
江河湖泊治理: 包括巢湖综合治理、南淝河治理、十五里河治理等,通过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水库建设等措施,提高防洪标准,保障城市安全。
城市防洪排涝: 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完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
2. 水资源配置工程:
水资源调配: 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等,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源工程建设: 新建、扩建一批水库,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3. 水生态修复工程:
水土流失治理: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
河湖生态修复: 开展河湖水系连通、生态护岸建设、水环境治理等,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提升水环境质量。
二、 合肥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水利水保项目建设?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水生态环境脆弱。大力推进水利水保项目建设,是合肥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取,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水资源安全:
合肥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引江济淮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2. 防御洪涝灾害:
合肥市地处江淮腹地,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发生洪涝灾害。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可以有效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改善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水环境面临较大压力。通过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可以有效改善河湖水质,恢复水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合肥。
4. 推动绿色发展:
水利水保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水利水保项目建设,可以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 合肥水利水保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合肥市水利水保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1. 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巢湖综合治理工程稳步推进,环湖防洪能力大幅提升。
南淝河、十五里河等重点河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防洪标准明显提高。
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断增强,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
2. 水资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引江济淮工程(合肥段)顺利通水,为合肥市新增长江水源,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稳步推进,灌溉效益不断提升。
一批水源工程建成投用,水资源调蓄能力明显提高。
3. 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水土保持率稳步提升。
河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部分河湖水质明显好转。
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四、 合肥未来水利水保项目建设有哪些重点?
未来,合肥市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安全、生态、绿色、智慧”为目标,重点推进以下方面工作:
1.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加快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巢湖流域防洪保安能力。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内涝防治水平。
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2. 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
做好引江济淮工程后期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推进淠史杭灌区现代化改造,提高灌溉效率和效益。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全面推进水生态修复:
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控。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功能。
加快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水环境。
4.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管理信息化水平。
推进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效率。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水利水保工程事关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合肥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努力开创合肥市水利水保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新合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