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近年来,陕西省合阳县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大力推进各项水利项目建设,本文将从合阳县水利项目建设的背景、主要项目、取得成效、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 合阳县水利项目建设背景
合阳县地处陕西省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合阳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合阳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不足。同时,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1.2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合阳县现有的水利设施大多建成年代久远,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部分灌区渠道渗漏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1.3 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合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较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面对水资源短缺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双重挑战,合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将其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来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大力推进各项水利项目建设,
二、 合阳县水利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近年来,合阳县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为目标,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重点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惠及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
2.1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2.1.1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合阳县积极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了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有效缓解了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
2.1.2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针对部分灌区渠道老化失修、输水损失严重的问题,合阳县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对老旧渠道进行衬砌、管道化改造,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2.1.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合阳县积极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建设了一批雨水集蓄池、塘坝等设施,有效缓解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2.2 水资源配置工程
2.2.1 引黄灌溉工程
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合阳县积极争取国家引黄工程项目支持,建设了引黄灌溉工程,将黄河水引入县域内,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2.2.2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为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合阳县对部分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的防洪抗旱能力。
2.3 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
2.3.1 河道治理工程
为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合阳县实施了河道治理工程,对部分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护坡绿化,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
2.3.2 水土保持工程
为防止水土流失,合阳县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了梯田、鱼鳞坑等水土保持设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
三、 合阳县水利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合阳县通过实施一系列水利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1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水利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合阳县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提高了农业抗旱减灾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的实施,合阳县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流水质不断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3.3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水利项目的实施,为合阳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 合阳县水利项目建设未来展望
未来,合阳县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为目标,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
4.1 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2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4.3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积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4.4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
合阳县将继续坚持把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