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台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水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挑战。本文将围绕台山市水利工程建设,探讨其发展历程、主要成就、面临挑战以及未来展望,以期增进公众对台山市水利工程的了解。
一、台山的水资源状况如何?
台山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700毫米,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境内河流众多,潭江、都斛河、赤溪河三大水系贯穿全境,拥有大型水库1座(凤凰水库),中小型水库29座,总库容达10亿立方米。
然而,台山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集中,易引发洪涝灾害;旱季降雨偏少,易造成干旱缺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严峻。
二、台山市水利工程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台山市水利工程建设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代。
古代: 主要以修建小型水利设施为主,如塘、坝、陂等,用于灌溉农田、蓄水防旱。例如,位于斗山镇的“陈边海”,就是南宋时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防洪的作用。
近代: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开始修建一些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例如,民国时期修建的公益渠,全长30多公里,灌溉农田数万亩,为台山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 台山市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台山市先后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如凤凰水库、潭江堤围加固达标工程、都斛河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三、台山市近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近年来,台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防洪方面: 完成了潭江、都斛河、赤溪河等主要河流堤防加固达标工程,有效提高了防洪标准;建设了一批水库、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
供水方面: 建设了凤凰水库,解决了台城及周边地区的供水问题;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四、台山市水利工程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
尽管台山市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水旱灾害威胁依然存在: 台山市地处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水旱灾害威胁依然存在。
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工农业生产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五、台山市未来水利工程建设有哪些展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台山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科学谋划未来水利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强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推进大型水库、跨流域调水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完善城乡供水网络,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防御水旱灾害能力。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幸福河湖。
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台山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台山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