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腹地,拥有秀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有“神秘湘西”之称。然而,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气候条件,湘西也面临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等挑战。为破解发展难题,湖南省近年来持续加大对湘西水利项目的投入力度,一系列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为这片苗疆大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湘西水利项目建设背景
湘西州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呈现出“水资源丰富、工程性缺水”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空间分布不均: 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沅江、澧水干流,而山区丘陵地带水源缺乏。
时间分布不均: 汛期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灾害;旱季降水少有,易造成干旱缺水。
水利设施薄弱: 历史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蓄水、引水、调水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应对旱涝灾害。
为解决这些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西水利建设,将其作为推动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实施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
二、湘西水利项目建设成就
近年来,湘西州围绕“兴水惠民、治水兴州”的目标,积极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取得突破
重点推进大型水库建设: 湘西州近年来加快推进五强溪、江垭、黄材等大型水库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调控能力。例如,五强溪水库是沅江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总库容达111.5亿立方米,可有效缓解湘西州及周边地区的供水压力。
积极实施引调水工程: 为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湘西州积极实施了“澧水入吉”、“沅水东调”等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从水量相对充沛的地区调往缺水地区,有效缓解了当地用水紧张局面。
2. 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湘西州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3. 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湘西州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封禁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推进河湖生态修复: 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河湖岸线管理,实施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湘西。
三、湘西水利项目建设的意义
湘西水利项目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等问题,也为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水利项目的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有效提高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支撑工业发展壮大: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供水保障,吸引了更多企业落户湘西,推动了工业发展壮大。
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湘西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水利项目的建设改善了旅游环境,提升了旅游品质,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 改善民生福祉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水利项目的建设,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了湘西州的防洪抗旱能力,有效减轻了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改善生态环境: 水利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湘西州打造美丽宜居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湘西水利项目展望
未来,湘西州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湖南湘西水利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为实现“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 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水利平台,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高效管理。
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水利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为湘西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信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湘西水利建设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湘西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