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骨干成员?
骨干成员通常指在企业中担任重要岗位、掌握核心技术或拥有关键资源,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员工,例如:
公司高管:CEO、CFO、COO等
核心技术人员:软件架构师、算法工程师等
销售骨干:销售总监、较好销售等
二、 为什么企业不与骨干成员签劳动合同?
1. 降低用工成本: 劳动合同对企业而言意味着更高的用工成本,包括社保缴纳、公积金缴纳、带薪休假等。不签劳动合同可以节省这部分支出。
2. 管理更加灵活: 劳动合同对企业的用工形式和管理方式有一定的限制,例如解雇员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等。不签劳动合同可以使企业在人员调整方面更加灵活。
3. 规避法律风险: 部分企业认为,不签劳动合同可以规避一些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例如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
三、 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虽然不签劳动合同看似对企业有利,但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1. 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符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这四个条件,就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一旦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企业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补缴社保、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2. 承担行政责任: 对于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企业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罚款。
3. 损害企业形象: 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一旦被曝光,将会严重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影响企业的招聘和发展。
四、 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1. 规范用工形式: 建议企业与骨干成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如果确实因为特殊原因无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考虑签订劳务合同,但要注意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避免法律风险。
2. 完善公司制度: 建立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用工行为,避免因管理混乱而产生法律纠纷。
3. 寻求专业帮助: 在遇到劳动争议时,建议企业及时询问专业的律师或人力资源专家,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案例分析
某互联网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未与公司技术总监签订劳动合同,仅口头约定薪酬待遇。工作期间,该技术总监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但公司以其掌握公司核心技术为由拒绝支付其工资。最终,该技术总监将公司诉至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公司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由于该公司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双方并非劳动关系,最终仲裁委员会判决该公司败诉。
不与骨干成员签订劳动合同看似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些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企业应该树立依法用工的意识,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