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施工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工程项目的施工事宜,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协议。一份完善的施工合同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预防和妥善解决工程争议的重要依据。
一、合同主体
施工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发包人和承包人。
发包人:是指拥有工程项目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将工程项目发包给承包人进行施工的当事人。
承包人:是指承接发包人委托,负责按照合同约定组织工程项目施工的当事人。
需要注意的是:
当事人双方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承包人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的资质等级。
当事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合同内容
一份完整的施工合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规模
工程内容
资金来源
2. 合同文件
合同协议书
中标通知书(如有)
投标文件(如有)
工程预算书
工程量清单
技术规范
工程承包范围补充协议(如有)
双方确认的来往函件
3.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发包人的权利和义务
有权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提出要求。
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提供施工现场及必要条件。
办理相关手续。
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
按照合同约定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按期完成工程。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有权要求发包人按期支付工程款。
4. 工程质量和验收
质量标准
质量保证措施
验收方式
验收标准
竣工验收程序
5. 工程造价和结算
合同价款
付款方式
结算方式
工程款支付时间和条件
预付款、进度款、质保金等
6. 工程工期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工期延误的责任及处理
7. 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的范围和程序
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和调整
8. 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违约金的计算方法
9. 争议解决方式
10. 其他
合同的生效和终止
合同的份数
未尽事宜的处理
三、合同制作流程
1. 协商阶段
发包人和承包人就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合同的主要内容进行协商。
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初步一致。
2. 起草阶段
通常由对工程项目更为了解的一方负责起草合同文本。
起草方应根据协商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全面、准确地 drafting 合同条款。
3. 审阅阶段
合同文本起草完成后,双方应分别组织人员进行认真审阅。
审阅内容包括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完整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双方应就合同文本中存在的分歧进行协商,并对合同文本进行修改和完善。
4. 签订阶段
双方对修改后的合同文本达成一致意见后,即可正式签订合同。
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注意签字盖章的规范性,并妥善保管合同文本。
四、注意事项
合法性: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公平性:合同条款应公平合理,不应损害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
明确性:合同条款应清晰明确,避免歧义和漏洞。
可操作性:合同条款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双方履行。
风险防范: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风险责任,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常用范本
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通常会制定和发布一些标准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例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17—0201)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001)
各地方相关部门发布的示范文本
当事人可以选取使用这些示范文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示范文本进行修改和补充。
六、法律效力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合同对当事人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发生争议时,应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解决。
制作施工合同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份完善的施工合同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风险,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当事人双方应高度重视施工合同的制作,认真履行合同义务,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