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施工合同备案是指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建设施工合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以取得合同法律效力的一种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应当在工程开工前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必须经过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授权的部门备案后方有效。”
备案目的
建设施工合同备案的主要目的是:
规范建设施工合同市场,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建设工程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工程质量和安全。
预防和解决合同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
备案主体
建设施工合同备案的主体为:
建设单位:指投资建设工程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的单位。
施工单位:指承担工程施工任务并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的单位。
备案内容
建设施工合同备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合同基本信息: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合同金额、合同工期等。
合同当事人信息:建设单位名称、联系人;施工单位名称、联系人等。
工程信息:工程名称、规模、用途等。
合同条款:合同标的、工程范围、合同价款、付款方式、竣工验收、违约责任等。
备案程序
建设施工合同备案的程序一般为:
1. 准备材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准备合同文本、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证明书等材料。
2. 提交备案:建设单位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书和相关材料。
3. 审查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
4. 发放备案凭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建设施工合同备案凭证。
备案时限
建设施工合同备案的时限一般为合同签订后15个工作日内。
备案效力
建设施工合同备案后,合同当事人依法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备案合同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合同效力:备案后的建设施工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证据效力:备案合同可以作为合同纠纷中证据使用。
公示效力:备案合同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备案注意事项
合同签订前应充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
提交备案材料时,应确保材料齐全、真实有效。
备案后,合同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如有变更或解除,应重新备案。
合同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应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配合调查处理。
违反备案规定的法律责任
违反建设施工合同备案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其他相关规定
合同补充协议:合同补充协议也需要进行备案。
合同终止:合同终止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合同争议:合同争议应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解决。
合同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施工合同备案进行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