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中山供水管道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广东省历史上投资规模较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引调水工程。该工程将有效解决中山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对推动中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况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中山供水管道工程,以下简称“中山供水工程”)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子项目,主要任务是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鲤鱼洲取水口取水,输水至中山市,解决中山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一)工程规模
中山供水工程设计年供水量10.08亿立方米,输水线路总长约113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鲤鱼洲泵站出水管:新建2条DN3600钢管,长度约4.2公里;
民众泵站:新建1座,规模为4×2500kW;
输水管道:新建DN3400~DN2200球墨铸铁管和钢管,长度约108.8公里。
(二)工程投资
中山供水工程总投资约150亿元。
(三)建设工期
中山供水工程建设工期为4年,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水。
二、工程意义
(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广东省平均水平的1/3,属于重度缺水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山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山供水工程建成后,将每年为中山市新增供水10.08亿立方米,可有效解决中山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供水保证率,满足中山市未来50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
中山供水工程将实现珠江优质水源向中山市优化配置,改变中山市长期以来单一依靠本地水源的供水格局,构建“西江、北江、东江”多水源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改善水生态环境
中山供水工程将增加中山市水资源总量,有效缓解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问题,促进水生态环境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山供水工程的建设,将为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促进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中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工程特点
(一)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
中山供水工程是广东省历史上投资规模较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引调水工程,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
(二)社会影响广泛
中山供水工程的建设,涉及中山市多个镇区,社会影响广泛,需要做好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
(三)生态环保要求高
中山供水工程途经多个生态敏感区,生态环保要求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较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工程进展
截至2023年10月,中山供水工程主体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五、社会评价
中山供水工程是中山市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得到了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工程建成后,将对中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中山供水管道工程)是解决中山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性工程,是推动中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山供水工程一定能够顺利建成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