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文库
宜都有名的水利工程文库下载

宜都有名的水利工程

上传时间:2024-09-14 12:31:57文件大小:10-20K作者:投稿用户

宜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之称。宜都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水利枢纽。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宜都人民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留下了众多有名的水利工程,为宜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古代水利工程

1. 陆逊修堰

陆逊修堰,又称“陆公堰”,位于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石板村,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所建。据《宜都县志》记载:“陆逊为夷陵太守,屯兵此地,见溪水漫流,田地荒芜,遂率军民修筑堤堰,引水灌溉,百姓受惠。”陆逊修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宜都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宜都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2. 枝城港

枝城港位于宜都市枝城镇,地处长江、清江交汇处,自古便是重要的水运枢纽和军事要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枝城港就已初具规模,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枝城港的建设和发展。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屯兵,并对枝城港进行了扩建,使其成为蜀汉重要的水军基地。明清时期,枝城港更是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被誉为“楚西第一商埠”。

3. 清江古河道

清江古河道位于宜都市境内,全长约100公里,是古代清江的重要航道。清江古河道沿线分布着众多的古码头、古城墙、古建筑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宜都古代水运的繁荣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长江航运的发展,清江古河道逐渐失去了航运功能,但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日益凸显。

二、现代水利工程

1. 葛洲坝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宜都市境内,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世界上较大的水电站之一。葛洲坝工程于1970年12月开工建设,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历时18年。葛洲坝工程的建成,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宜都市境内,是世界上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全部竣工,历时15年。三峡工程的建成,对于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枝城长江大桥

枝城长江大桥位于宜都市枝城镇,是沪蓉高速公路(G42)跨越长江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枝城长江大桥全长1727米,主跨900米,于2005年9月建成通车。枝城长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宜昌、宜都两地之间没有公路桥的历史,对于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促进长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宜昌至华容高速公路(宜华高速)

宜昌至华容高速公路(宜华高速)是湖北省“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宜昌市区与宜都市的重要通道。宜华高速全长约70公里,其中宜都市境内约40公里,于2020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宜华高速的建成,对于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宜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未来展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展望未来,宜都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带领,以保障水安全为目标,统筹推进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努力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为宜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1. 加强水资源保护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水生态修复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土保持,推进水生态修复,加强水源地保护,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改善水生态环境。

3.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支撑。

4.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

加强水利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5. 加强水文化建设

深入挖掘宜都水文化资源,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水文化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围。

声明:您下载的是此内容的电子档,本站仅提供免费下载服务,不对下载内容质量做任何承诺,有疑问可以联系客服。该内容系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以上数据根据互联网公开信息整合而成,仅供用户参考。建议您使用前再次确认数据真实准确性,您的任何决策由您自行承担风险。免费咨询入口

相关合同、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