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建设施工合同纠纷屡见不鲜,其中施工人作为合同的履行方,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例如工程款拖欠、工程量变更未及时确认等问题。当协商解决无果时,施工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一份结构清晰、内容完整、论证充分的建设施工合同施工人起诉状,则是打赢这场维权之战的关键。
一、起诉状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在动笔撰写起诉状之前,施工人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收集总结相关证据材料,为后续诉讼程序奠定基础。
1. 确定被告及管辖法院
施工人需要明确被告是谁,即违反合同义务的相对人,通常是建设单位。如果涉及到其他责任主体,例如实际施工人、担保人等,也需要一并列为被告。
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情况下可以选取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
2. 梳理案件事实和诉讼请求
施工人需要对案件的事实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包括合同签订时间、地点、内容,工程项目基本情况,双方履行合同的情况,违约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等。
在事实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例如:
要求支付拖欠的工程款及利息
要求确认工程量的变更并支付相应款项
要求赔偿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
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3. 收集固定证据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施工人需要尽可能地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和支持自身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例如:
建设施工合同、补充协议等
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技术交底记录等
工程量清单、结算单、付款凭证等
验收报告、质量鉴定报告等
双方往来函件、电子邮件、微信聊天记录等
现场照片、录像等
需要注意的是,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至关重要,施工人应当妥善保管证据原件,并对证据材料进行分类总结,以便于法庭查阅。
二、建设施工合同施工人起诉状的结构及内容
一份规范的建设施工合同施工人起诉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首部
“民事起诉状” 或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起诉状”
当事人信息: 包括原告(施工人)和被告(建设单位)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等。
2. 事实与理由
这部分是起诉状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阐述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具体包括: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以及双方的法律关系。
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 说明双方签订合同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以及双方履行合同的情况,包括工程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工程质量等。
被告违约行为的具体事实: 这是起诉状的重点,需要详细描述被告的违约行为,例如拖欠工程款、不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无故拖延工期、恶意压缩造价等,并列举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原告的诉讼请求: 根据被告的违约行为,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例如要求支付拖欠的工程款、赔偿损失、解除合同等。
法律依据: 列明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建筑法》等。
3. 证据和证据来源
列举所有能够证明案件事实和支持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并说明证据的来源和证明目的。
提交证据清单,并按照清单顺序对证据材料进行编号。
4. 尾部
落款: 原告(施工人)的签字或盖章,以及起诉时间。
附: 证据目录和证据材料。
三、撰写起诉状的注意事项
事实清楚,逻辑清晰: 起诉状应当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客观真实地陈述案件事实,并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叙述,使法院能够清楚地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
重点突出,论证充分: 在事实部分,应重点突出被告的违约行为,并结合证据进行充分的论证,以增强说服力。
语言规范,格式标准: 起诉状应当使用规范的法律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或情绪化的表达。同时,要注意起诉状的格式,确保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诉讼请求明确具体: 诉讼请求是法院裁判的依据,因此需要明确具体,并与案件事实和证据相一致。
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建设施工合同施工人起诉状,需要施工人对案件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诉讼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施工人询问专业的律师,寻求法律帮助,以提高胜诉的可能性,较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仅供借鉴,不构成法律建议,具体案件请询问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