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23-2035年)》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于2023年4月初启动了《滨州市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现该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希望关注滨州规划建设的各界人士对《滨州市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您的反馈意见对该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
征求意见时间:2024年5月22日至2024年6月22日
书面意见反馈至邮箱:bzsjszhb@163.com
联系电话:18764038368(姬老师)
一、编制背景
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落实滨州市“对接济青城镇发展带、融入济南都市圈”的总体建设要求,完善城区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支撑滨沾博惠同城一体化发展、深化双型城市建设。
二、编制经过
《规划》于2022年10月启动编制,经多次专题讨论、部门意见征询、并向市分管领导汇报,最终成果于2023年10月20日通过专家评审。
三、规划内容
规划范围为主城区(含沾化区、高新区)。规划年限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规划》旨在摸清城区道路交通设施现状,分析未来交通发展需求,建立与城区空间及用地规划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系统,支撑“绿色、安全、高效、集约”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道路网络、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规划方案,提出近期建设计划。
(一)现状摸底。通过构建滨州市大数据交通模型,分析交通出行特征及交通运行特性。开展城市交通体检,调研全市道路建设、公交运行等基本情况。
(二)分析需求。“双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打造“货运通畅、城区有序”的交通环境;“滨沾博惠”同城化背景下,优化外围区县连接快速通道;省会都市圈背景下,发挥滨州区位优势,优化对外服务;城市更新背景下,优化路网结构、挖掘交通潜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公交提速增效、慢行品质提升。
(三)谋定方案。按照“3年完善路网、公交突破,5年体系完善、公交提升”的分阶段目标,形成3方面18项行动方案的总体框架。
1、对外交通方面。主城区外围规划形成货运环线,提升联通能力、避免货运穿城;满足区域辐射发展增长需求,扩建11条区县衔接通道;提升黄河五路、渤海二十一路、渤海五路等高速衔接道路;坚持站城一体发展,推动高铁枢纽片区、大高机场的衔接道路综合提升;完善跨黄河、新立河及铁路等跨截面通道,完善36处通道布局。
2、城市交通方面。构建主城区“环射”骨干路网41.7公里;构建片区间“16横10纵”贯通道路15.6公里;梳理片区内规划未建次支路,提出主要道路101公里;构建联系重点区域和大型居住区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形成“4横4纵”干线公交走廊;构建城际多通道公交走廊,服务主城与外围区县城乡公交出行,新增3条城乡线路。
3、品质提升方面。识别主城区六处关键堵点,进行渠化扩容增效;大力推进公交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建设,建设公交枢纽站2处、首末站1处,用地面积约14.4公顷;持续推动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完善停车供应结构,新增5处公共停车场;新能源车辆充电设施,至2025年,规划新建公共充电站73处、专用充电站13处,新建公共、专用充电桩2690个,公共、专用充电桩总量达4000个以上;完善港湾式公交车站,提升公交智能化水平;构建连续、立体步行系统,新增11处立体过街设施;加强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建设,规范路侧非机动车停放区。
(四)规划预控。对标国内同等规模城市的规划建设经验,研究滨州市快速通道规划必要性。提出主城区“一纵一环三射”的快速通道网络规划预控方案,总长度约89.4公里,其中一纵为渤海十一路,一环为北海大道、东海一路、黄河大道、渤海二十一路,三射为北海大道东段、北海大道西段、渤海二十一路南段。
(五)完善标准。为进一步规范主城区城市道路建设,打造安全、畅通、舒适的交通环境,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滨州市主城区城市道路设计指南》。
(六)推进实施。提出分区施策的道路交通建设实施思路,其中加快推进高铁片区及经开区道路建设,支撑城市向北向西拓展;市本级及滨城区,重点结合片区出行加密路网;高新区重点完善骨架路网,支撑产业及用地开发。建立全市共计108条道路项目储备库,完善建设条件、必要性、投资估算等项目基本信息。
四、规划特色
(一)坚持内外联通、结构升级。结合滨州产业类型和布局特点的提出应对方案,统筹考虑客货运组织效率的提升方案;提出未来空间尺度加大、主城向心引力不足的应对方案,完善快速通道支撑;应对主城区分片拓展,跨区长距离出行增加的特点,提出路网结构层次优化方案。
(二)权衡效益效率,为绿色交通谋划新蓝图。提出滨州市近期交通发展控制性指标,其中交通性干道间距1.65公里、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4.2公里/平方公里、道路连接度3.3、主路慢行独立路权比例100%、主路专用道设置比20%、公交500米站点覆盖率100%;对标江苏宿迁、浙江嘉兴等城市规划经验,预控快速通道89.4公里,网络密度达到0.41公里/平方公里。在路网结构提升基础上,提出“交通性干道外置,公交走廊内设”的双快组织思路,实现中型城市交通发展路径破题。
(三)弥补地方性道路交通设计导则空缺。城市新区体现先进理念和规范要求,打造安全、畅通、舒适的交通环境,适应未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老城更新区体现空间利用和现实改造条件,基于道路功能、效率提升、组织完善,适应绿色可持续交通发展需要。
原文地址:http://js.binzhou.gov.cn/art/2024/5/22/art_120640_10312440.html

上一篇:湖南省住建厅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初审意见的公示(2024年第13批)
下一篇:邢台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24第3期总第145期